|
|
和谐育人服务秀美江西 |
——记南昌理工学院“六大建设” |


欧阳自远院士(右)在南昌理工学院

邱小林教授(左)用全国高校首台多晶硅铸锭炉做实验

计算机仿真和控制应用基础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南昌理工学院模拟机舱
■本报记者 徐立明
梅岭山麓,赣江岸边,一座环境优美、初具规模的大学校园,正崛起在英雄城南昌昌北国家经济开发区,它就是南昌理工学院。
南昌理工学院是一所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设立,南昌航天科技集团投资创办,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的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1999年5月建校时名称为江西航天科技专修学院。2001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江西航天科技职业学院。2005年5月,组建为本科高校,定名为南昌理工学院。2009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286.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8.4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7亿元;藏图书文献资料265万册。现有统招本、专科在校学生24698人,其中本科学生13071人。
学校领导机构由理事会、行政、党委三套班子组成。这三套班子成员中,有2人曾任省重点高校校长,1人曾任国家“211工程”大学党委书记。学校创建人、法人代表邱小林教授是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华中科技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委员、江西省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江西省政协常委、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学校创建人、理事会理事杨秀英为南昌航天科技集团总裁,具有教授专业技术职称和工商管理、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学校以“科学 务实 厚德 创新”为校训,以“航天科教、兴我中华”为办学宗旨,确立了以“立足江西、面向长珠闽、辐射全国、服务基层”的服务目标定位;确立了“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促发展,建人民满意、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的办学目标定位;确立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兼顾专科教育,拓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层次定位;确立了“培养思想好,基础实,知识面宽,有较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人格健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南昌理工学院的办学成就受到了中央和省部领导的高度赞扬。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在任教育部部长期间曾莅临学校视察,并称赞学校“美丽、神奇”。江西省委书记苏荣视察该校时,称赞学校“办学模式、专业设置有特色,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高”。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莅临南昌理工学院考察时,对学校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尤其是“六大建设”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学校办学方向对头,宗旨正确,思路清晰,理念好,特色强,带头人好,希望该校在中国办学体制改革创新上,勇当探索者,率先做出榜样、做出示范。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虞国庆赞许该校进口旺,出口畅,关键在于教学质量好。
自全面推进学校“六大建设”以来,南昌理工学院成效显著,亮点纷呈。2008年~2011年,该校连续4年获得“江西省社会治安目标管理先进单位”;2011年,该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3.8%,高于全省高校平均就业率8个百分点;2011年,在中国民办大学综合评比中,该校位居排行榜第三,成为获五星级高校殊荣的全国四所高校之一……南昌理工学院和谐育人,为建设富裕秀美的江西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亮点一:发展目标建设——
“32651工程”描绘美好发展蓝图
2005年1月,学校制订了《南昌理工学院十年发展战略和前五年建设规划》。提出了从2005年开始,分两个阶段的建设目标。第一阶段(2005~2010年),稳定规模、加大投入、夯实基础、提高质量,实现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过渡,为实现10年发展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阶段(2011~2015年),初步形成符合学校服务面向的学科专业布局;初步形成符合本科教育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高效运行管理机制;初步形成与学校办学规模、人才培养、科技开发、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相适应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10年,在原有规划基础上,学校又制订了《南昌理工学院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以及《南昌理工学院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南昌理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南昌理工学院校园建设规划》等3个子规划。在规划中,南昌理工学院提出了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促发展的办学思路。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目标:通过今后10年或稍长一段时期的建设,力争形成实力较强、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和创新团队,推动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凝聚一批优势学科群体和特色专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的应用型民办大学。学校将具体目标提炼为“32651”建设要求,即力争达到:
“3”——3万左右学生规模;
“2”——2000名教职工;
“6”——600名以上正副教授与600名以上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60名以上省级以上教学名师、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6个以上省级教学团队;
“5”——50个本科专业、5个省级以上重点学科;
“1”——一个种类以上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创建国内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一流民办本科高校。
亮点二:师资队伍建设——
“五大工程”提升师资实力和教学水平
自2005年升本以来,学校大力实施师资队伍“五大工程建设”, 即人才引进工程、青年教师硕士化工程、青年教师进修培养工程、双师型教师工程以及名师工程。有针对性地改善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目前,该校有专任教师1338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7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10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692人(其中博士以上学位53人)。有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12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9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学校特聘中科院院士王梓坤为首席学术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为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屏为学科建设委员会主任。
亮点三:学科学位建设——
形成工学为主
理经管文法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框架
该校把学科建设作为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呈现出学科专业数量增加、质量提升的喜人态势。学校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出发,制定了《南昌理工学院“十一五”专业建设规划》,在2011年又制定了《南昌理工学院“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不同时期经济产业发展要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32个,专科专业61个。形成了以工学为主,理经管文法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约40%的专业为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专业布局贴近江西省新型工业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大幅提高。
目前,该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军事法学两个专业名列全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数量占全省民办本科高校的2/5。该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市场营销、艺术设计、英语等6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精品课程达4门。
亮点四:学术科研建设——
学术氛围浓厚,科研成果丰硕
南昌理工学院结合教学和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创新科研工作,建立了太阳能光电研究所、传媒研究所、军事法研究所等多个科研机构,形成“系所合一”的教学科研体系,并在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转化上喜结硕果。南昌理工学院曾志平博士“国防行政法研究”的课题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
近3年来,学校承担了省级以上立项课题85项,其中教学改革类48项,获省级以上课题政府资助46.8万元,省级以上科研成果10项。学校教学科研人员在国内期刊公开发表教改、科研论文522篇,其中北大等中文核心期刊36篇,被SCI、EI、ISTP收录18篇,教师出版教材、专著共计67部;曾志平教授“国防行政法研究”课题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资助金额10万元。教师的科学研究促进教师了解学科前沿动态,丰富了教学内容,推动了学科专业建设,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该校高度重视科研成果转化,获准专利20项,创出产学研结合的成功模式。太阳能光电研究中心、太阳能光电工程学院的科研成果顺利投产,取得显著效益;多晶硅铸锭切片项目进入试生产,其工艺及产品质量达到行业领先水平;邱小林教授主持研发的可移动式太阳能电源模块节能台灯、太阳能智能三维激光快速输入装置等获4项国家专利,陈志龙博士主持的电磁驱动静电预紧硅微机械陀螺等获3项国家专利。
亮点五:人才培养建设——
学校“进口旺、出口畅、中间质量有保障”
2011年,该校招生形势更加喜人,实现了“零投诉”、“零违法违规”和高报考率、高录取率、高报到率、高稳定率“四高”目标。2011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3.8%,高于全省高校平均就业率8个百分点。该校本科毕业生质量较高,考研成果丰硕,形成了“进口旺、出口畅、中间质量有保障”的良性循环。
南昌理工学院注重人才培养,加大应用型人才基地建设,建有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实验示范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实训基地,进一步夯实了人才培养基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该校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与江西凯马机电有限公司、江西教育电视台等78家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基地选聘了一批实践经验丰富、工作业绩突出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作为实践教学指导老师。采取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把实习实训和课程设计结合起来,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结合起来,在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
2011年该校学生竞赛连创佳绩,展示了江西大学生的风采。该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这是江西省民办高校首次获得全国一等奖和本科组全国二等奖,受到省教育厅的特别嘉奖。该校学生在全国电子商务“三创”大赛中,获全国一等奖一项。
该校还开展职业培训、实施“双证”教育,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使得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高,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位于同类高校前列。
该校中加合作物流管理、中韩合作汽车制造与装备技术专业也成功招生,迈出了“国际合作办学”的坚实步伐。
亮点六:和谐校园建设——
连续四年获评“省社会治安
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今年4月,南昌理工学院被江西省综治委评为“2011年度全省社会治安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据了解,这已是该校连续四年获此殊荣。
记者了解,南昌理工学院通过开展“创先争优”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强化特色鲜明的党课教育、军魂育人、学术大讲坛等,学校的党建思政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该校先后被评为“全省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优秀高校”,校党委被评为“先进党组织”;校团委荣获“全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学校被评为“省级优秀学院”。
该校还先后荣获“全国教育教学管理示范高校”、“中国十佳诚信民办高校”、“全国首批十所就业型重点大学”、“十大最受企业欢迎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中国百强高等院校”、“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让学生放心、家长安心的和谐稳定的校园育人环境,为南昌理工学院培养人才,实现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后盾。
《中国科学报》 (2012-12-12 第8版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