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避难空间”示意图
本报讯(记者廖洋 通讯员吴静)如今,建筑越盖越高,如果发生地震或火灾,身处高楼的人们该如何自救?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唐跃的发明在将来也许能成为“救命稻草”。
近日,这个名为“家庭活用避难空间”的设计在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荣获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佳妇女发明奖,唐跃也成为参展者中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发明家。
从外观看,该发明类似于圆弧形的淋浴间,半径0.6米,占地面积和高度与柜式空调相近,外围和拉门采用防火隔热的高强度材料制成。装置内部有一根立柱,可以躲避2~3个人。
唐跃介绍说,一旦发生地震或火灾,人应在最短的时间内躲入该避难装置。装置的弧形顶棚和斜支撑结构框架能够承受较大的撞击力。其内部还设有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的工具,可向外通报被困人员地点,并配有临时生存的必需用品。
如果想逃出去,中间的立柱上有双向转轮和绳子,立柱可以放倒,这样避难装置就可以变成逃生装置,绳子最底端使用废旧轮胎,能够起到缓冲作用。此外,LED灯、折叠凳、防毒面具等其他防护用品可以根据需求安装。
“这个装置占地面积不大,所以平时可以当做药品、食物的储物柜。而一旦发生灾害,人躲进去即能自救。”唐跃对这项发明的成本也作了估计,“考虑到使用材料特殊等原因,成本大约在5000元左右。”
据悉,目前有企业已经对这个设计产生了兴趣。
《中国科学报》 (2012-12-06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