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珉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1-24
选择字号:
幼师虐童为何多

 
1.浙江温岭蓝孔雀幼儿园老师韩某多次对幼儿园学生以胶带封嘴、倒插垃圾桶等方式进行虐待,并拍照取乐。


 
2.江苏兴化7名幼儿因上课说话被老师用熨斗烫伤。


 
3.东莞小学老师想打学生手心,后误伤其嘴唇致穿孔。
 


4.陕西旬阳县磨沟幼儿园代课老师用火钳将女童烫伤。


 
5.陕西省西安市团标村楼观台九年制学校的小石遭英语老师体罚,身上出现多处伤痕。


 
6.深圳女老师暴打3个小学生两节课。
 
CFP供图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接二连三被曝光的幼师虐童事件,不断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对肇事者“严惩不贷”成为了这个社会应有的态度。然而,除了呼吁用法律来保护孩子,不能忽视这群正在“职业倦怠”中挣扎的年轻人。有时,社会如何对待他们,他们便如何对待孩子。
 
■本报记者 胡珉琦
 
浙江温岭一名男童的双耳被扯变形,整个人被悬空拎起,他在大声哭闹,肇事的女幼师却一脸笑容;
 
山西省太原市的一名幼儿园女教师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狂扇一名五岁女童几十个耳光;
 
西安一家幼儿园园长用火钳把孩子们的手烫伤;
 
广东番禹一幼儿教师狠摔4岁女童致生命垂危……
 
近来,随着浙江温岭幼师虐童案的持续发酵,接二连三被曝光的类似行为在不断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于是,老百姓习惯性地群起而攻之。就行为本身而言,严惩不贷是社会应有的态度,但对这个职业群体而言,非正常的心理状态也许更需要求得剖析和理解。
 
虐童是不当的心理防御机制在作祟
 
北大生理心理学教授沈政认为,浙江温岭蓝孔雀幼儿园女教师颜某的行为还没有达到“反社会变态人格”用毁灭的残暴方式进行道德反叛的地步,但是,在他看来,颜某的人格是存在扭曲的。
 
“容易冲动,攻击性强的个体往往具有一定的生理心理基础,与大脑结构、神经递质的合成代谢有关。”这也意味着,有些施虐者似乎就是天生的。
 
除此之外,她童年以及后天的经历也许曾让她受伤过,这样的记忆会让她在特定的情境下,用曾经遭受的方式“回馈”给对方。当然,更有可能的是,工作、生活中的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不可遏制地爆发出来。
 
沈政说,每个人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不论是受到伤害还是遇到挫折,人们潜意识中会采取一些方式来保护自己、纾解压力,让自己的心理达到一种平衡。
 
“正常情况下,向外界倾诉或是发牢骚,运动或是娱乐,都是发泄情绪的合理途径,但拥有“变态人格”的个体要么属于抑郁类型,严重的比如自杀,要么则是向外攻击型。”
 
有媒体报道,去年8月颜某结束了一段让她十分刻骨铭心的恋情,尽管警方认为“因情感问题导致虐童”的说法并不属实,但去年11月她在微博中写道:“对某些人的火全发泄在学生们身上,烦。”可见,颜某的确想过要拿孩子撒气。
 
在恋爱中,颜某掌控不了对方,获得不了安全感,可面对孩子,她就是权力的掌控者,通过虐待孩子从而获得内心的补偿或者替代。“人总是习惯性选择向最弱的一方转嫁自己对强者的愤怒。”沈政这样解释。
 
然而,面对自己的行为,颜某完全意识不到这么做的来由和目的,这意味着,她对于让自己产生负面情绪比如挫折感的原因认识并不清楚。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欺负孩子在她看来仅仅是因为“好玩”。
 
职业倦怠在吞噬幼师的心理健康
 
早在2010年,媒体曾报道过一起家长偷拍幼儿园的事件。
 
3岁的男孩去幼儿园的第一天还是好好的,但此后几天,只要一上幼儿园就哭闹。“是不是孩子在幼儿园有什么遭遇?”于是,家长将一台微型摄录机挂在孩子身上一探究竟。
 
透过镜头,站在午休室里的男孩不停地哭泣,而同时哭闹的一个女孩被老师一把薅过,拽出屋外。男孩还没学会自己拖鞋上床,老师不但没有耐心帮忙,还大声呵斥。就在两个孩子持续十几分钟的哭声中,竟没有一位老师上前安慰。
 
这种对孩子冷言冷语、不理不睬的情景跟近来持续发酵的虐童事件,可以算是“稀松平常”了。“但是,这种冷暴力其实已经构成对孩子的‘心理虐待’了。”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王文忠告诉记者。
 
“极端行为的出现毕竟是个案,不过,粗暴的、缺乏耐心的老师在幼儿园一直都存在,尤其是在民办园。”曾是中科院第三幼儿园园长的海淀区学前教育研究室研究员吴采红并没有回避这个问题。
 
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的传统教师形象为何裹上了如此冷漠的外衣?也许,从颜某同事对其的评价中,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颜某最初工作还是很努力的,接着变得不好不坏,再后来就有点混日子的感觉了。颜某自己也说过,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赚得少,要求又严格,就当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
 
这样的感受自然不只有颜某才有。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精神科医生弗登伯格就发现,在一些服务型行业,因为职业的紧张、压力,而出现精神疲劳、情绪抑郁的人越来越多。这种像病毒一样可以吞噬人精力、情绪的,就是职业倦怠。
 
“教师的工作很特殊,需要常年的、持续不断的情感投入,尤其是幼儿教师,面对的还是一群最需要保护,同时又最不容易沟通的孩子。”吴采红说,在幼儿教师队伍中,倦怠的心理非常普遍。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教育心理与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长伍新春曾对教师职业倦怠作过详细的研究。在其所著的《教师职业倦怠预防》一书中,记者注意到,因工作对象的特殊性,教师的倦怠带来的后果更严重。
 
起初,他们工作热情完全丧失,情绪衰竭。这时候,老师会变得没有同情心,他们用冷漠的、讥讽的方式来对待孩子。“你就是白痴”、“你这孩子无药可救”,这样的言语伤害在他们看来完全不值一提。
 
紧接着,他们把自己从孩子、家长、同事的关系中孤立出来,甚至影响自己的婚姻,和与自己孩子的关系,充满了批判,常常迁怒于他们。这是一种非人性化的状态,严重时,还出现虐童这样的极端攻击行为,找“孩子”开刀。
 
可即便这样的发泄方式,已经出现倦怠情绪的个体最终还是会对自我评价产生质疑,觉得自己再也没有能力可以胜任这个工作,甚至丧失了自尊,这样一来,距离离职、转行也就不远了。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目前尚没有一项大规模的统一的针对幼师职业倦怠的调查,不过,北京师范大学曾对北京市50所不同体制幼儿园的447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明显倦怠倾向的幼儿教师比例达59.5%。
 
职业倦怠来源之一:后青春期遇上叛逆期
 
社会普遍认为,教师这种职业,成天跟可爱的孩子在一起,环境简单,工作独立又稳定,可以享受长假,还受人尊敬。但也许,这只是一种美好的假设。国外研究早就已经证明,教师的现实工作环境和心境,让这种职业成为倦怠存在的最为严重的领域之一,幼儿教师更是如此。
 
“3~4岁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个逆反期,他们所逆反的对象是父母或者其他的养育者,这其中就包含了幼儿园老师。”儿童艺术治疗师、北京昭良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咨询师林晓解释。
 
“同时,3~6岁也是孩子构建自尊心的阶段,随着年龄增长自尊心在快速递增, 三岁的孩子只有10%,四岁就可以达到60%,6岁则达到90%,这个阶段的自尊心会让孩子产生所谓的个性,孤僻的、自信的等等。”
 
众所周知,在逆反期,孩子喜欢听表扬的话,希望家长和老师都能给予自己表现的机会,让自己表现出长大了什么都能行的举动,因此,常常会对家长和其他抚养人对着干。
 
而同时期,刚毕业进入幼师队伍的又是哪些人群?
 
幼师学前教育在中国不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对于幼师的职业资质要求自然低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教师。吴采红说,一般幼儿园老师都以中专、大专毕业的女孩子为主。
 
“十八九岁刚成年的女孩,内在心理还处在发育阶段,没有社会经历,不懂社会责任,抗压能力有限,情绪控制不好,甚至还有些小叛逆。”林晓这样形容她们。
 
“从独生子女成长起来的后青春期少女遇到了一群低年龄段却又越来越有个性的叛逆孩童,没有冲突几乎是不可能的。”
 
很少有人注意到,幼儿园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还在成长成熟期的年轻老师的心智发育,内心的成长停滞了,面对工作压力和情绪刺激的反应,就会用幼儿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法来对待。
 
林晓发现,近来曝光的多起虐童事件中施虐者几乎都非常年轻,温州虐童事件当事人颜某不过20岁。“人们忽略了,很多幼师从心智上来说也还只是个孩子。”
 
职业倦怠来源之二:“孩子王”身心疲惫
 
“跟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特点不同,学前教育的定位是保教结合,除了教育,很重要的是保护幼儿的健康,但他们的辛苦并不为人们所熟知。”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副教授鞠玉翠表示。
 
一位从事幼师教育工作已近十年的老师在网上坦言,上班时间很少在8小时以内,平均每天在10小时左右。虽然《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小班每班人数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但很多民办园都有超标现象,而老师的配备一般都在2~3个,幼儿园对于老师的规定是,必须让每一个孩子纳入自己的视线。
 
除了各种案头工作、培训、评估,应对各种检查,安全压力是最让幼师精神紧张的,因为每个孩子的生命健康对每个家庭来说是最重要的,一旦犯错就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因此,幼儿园一般对安全事故也采取“一票否决”的办法。有的老师甚至吐槽,因为总在担心班上的孩子出事故,连做梦都是这些事,神经衰弱是常有的。
 
更何况幼儿园的孩子在一起打打闹闹,喧哗声很厉害,吴采红说,在业内,一般刚进入幼师队伍的人容易出现声带小结、听力障碍,几年之后,习惯了这种工作环境才会慢慢好转。
 
“一家几口人围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转尚且累得够呛,2~3个老师面对一群孩子,身心疲惫是可想而知的。”
 
职业倦怠来源之三:倾其一生只是高级保姆
 
终其一生为一项事业付出,它的内在支撑源自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也是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最高层。可对幼师而言,即使在物质需求层面就无法得到满足。据吴采红透露,一个普通正规幼儿园的本科学历幼师,在工作3~4年之后的月工资收入在3000~4000元,而好多民办园幼师薪资待遇在3000元/月以下。
 
除了情感持续投入却换来的廉价回报,社会对于幼师并不像中小学、高等教育的教育工作者那般尊重,传统观念中幼师只是一个高级保姆,地位远比不上前者。
 
就算对以上这些统统不在乎的老师,也一定希望通过孩子的成长来体现自己的价值。但是,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尤其在幼儿阶段,孩子成长所带来的成功和收获是很难显现出来的。因此,幼师这个职业的社会效益比中小学、高等教育的教师要相对滞后,有时候甚至很难得到承认。
 
对工作的挫败感,再加上社会对于这个职业支持的匮乏,很难让这个职业群体产生自信、满足和认同,对职业的情感投入自然也就减少了。
 
《中国科学报》 (2012-11-24 第8版 真相)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科学家揭开天体高能电子产生之谜
研究阐述钙钛矿量子点最新进展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