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闫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0-30
选择字号:
高性价比造就“公务员热”
 
■闫洁
 
10月24日18时,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结束。截至24日18时,共有138.3万人通过资格审查,还有14.3万人正进行资格审查。今年“国考”报名合格人数创四年来新高,其中最热门职位的考录比达到9470:1,竞争之剧烈亦为历年之最。(10月25日《广州日报》)
 
在当下的中国,每年一度的“国考”几乎成了全民赛事。笔者认为,只要对当前中国就业市场上公务员职位的稀缺程度稍作分析,便可理解当下年轻人对公务员“铁饭碗”的趋之若鹜实在是无可厚非。
 
纵观当前中国的就业现状,相较于外企、私企等提供的职位,公务员职位的稀缺性是显而易见的。
 
拿着不是最高的工资却也旱涝保收,晋升不是最快却也不用担心失业,虽然不是最清闲但也不至于没白天黑夜地加班,外加上职位本身带来的优越感和权力感、完善的退休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各种可能的隐形收入,像这种性价比如此之高的职位,的确是打着灯笼也不太好找。
 
亚当·斯密曾提出“经济人”假设: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经济人”是充满理性的,既不感情用事,也不轻易盲从,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看,当下中国的年轻人争先恐后地去抢公务员这个“铁饭碗”,也就不足为奇,因为这个就业机会所带来的高性价比实在是太诱人了。
 
其实,公务员扮演的是一种公共管理者的角色,基本上从事的都是非生产性工作,而社会发展更需要在各行各业创造财富的专业人才。因此,虽然追捧公务员可以理解,但非常有必要给“公务员热”降降温,让更多的人才走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去。
 
为此,一方面应该使就业市场上公务员职位的性价比回归合理,比如政府要加入对公务员的权力约束和监督,减少甚至杜绝各种灰黑色收入,同时公务员的各种福利待遇尽量向普通企事业员工看齐。另一方面,政府应努力提高其他职位的性价比,例如为私企员工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让他们能够不“惶恐”地工作。只有就业市场上公务员职位和私企职位的性价比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时,大家才能人尽其才,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创造性,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
 
当然,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让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科学报》 (2012-10-30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2025年6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有证据证明成年人类也会萌发新脑细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