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永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0-12
选择字号:
俯仰之间感悟多
 
■张永谦
 
我拍照片,没想过要成为专业摄影师。我学过物理,略有光学知识,但对现代数码技术几乎一无所知;我看过些名家拍的照片,看得明白的心怀敬仰之情,看不明白的不敢稍有不恭。深知隔行如隔山的道理,不能随意跨进另一个专业的门槛。
 
我喜欢拍照,第一,这是个体力活,运动量适中,可健身强体;第二,拍照要用心观察事物,有所获时成就感油然而生,愉悦心情;第三,在拍摄过程中可广交朋友,广结善缘,可相识相知享受友情;第四,拍了好照片可以装框送人,受赠亲友会说声“谢谢”并夸奖两句,这是一种享受。
 
拍照片,能得人所未见,要比别人蹲的时间长,要在视角上下功夫。不同艰辛有不同回报;不同视角,得不同画面;不同思考,有不同感悟。
 
仰观飞鸟,浮想联翩
 
鸟在树,在云端,拍鸟多需仰视。仰视,在无意间表达了对鸟儿的仰慕之情。在江南拍白鹭,常见鹭群惊飞,那情境真如李清照词中所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在西藏看雪雁,蓝天、白云,雪雁结队飞过,真是“此景只应天上有”啊!
 
2008年4月8日,黑天鹅在圆明园孵出了小宝宝。它们偎依在母亲身下,妈妈不时起身用嘴巴亲抚小宝宝。幼儿初下水后,黑天鹅父母循循善诱地向子女传授生活能力,不停地在幼儿面前从水中把草举起,从不衔草喂食,像是告诉它们水中有食物。小天鹅长大后父母带它们学飞,起初一次只飞十几米,一天飞三五次。大约在四个月以后,父母开始驱赶小天鹅,不让儿女一起过夜。下一步,将儿女赶出栖息地,逼它们飞向天空,开创自己的新生活。为此要一遍一遍地驱赶、追逐,毫不留情。溺爱儿孙者应向黑天鹅学习。
 
当我看小黑天鹅从云边飞过时,旧情涌现。三只黑天鹅英姿飒爽,体态优美,配合默契、动作协调,如我多年前在机场上空看到的长僚机编队。可是,为练好长僚机的默契和协调,飞行员要付出多少艰辛,要耗费多少资金哪!
 
据说,17世纪以前的欧洲人只知道天鹅是白的。1697年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黑天鹅以后,人们才知道天鹅也有黑的,并为此大为惊讶。此后,人们将黑天鹅的出现,视为不可预测的事件,称为“黑天鹅效应”。从专家们对“黑天鹅效应”的论述中,可知“黑天鹅效应”有三个特征:
 
第一是不可预知性;第二是对社会有极大的冲击力;第三是这类事件很难预测。
 
耐心蹲守,抓拍瞬间
 
抓拍不是举起相机就拍,抓拍是长时间等来的定格的瞬间。有句人们说熟了的话: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抓拍机会也只给有准备的人。
 
池鹭在我家乡叫“长脖子老等”。它伫立在水中,等鱼儿从身边游过时抓捕。这可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池鹭很有耐心,也十分机敏,只要扑向水里,几乎不会落空。
 
池鹭耐心等鱼,要拍池鹭抓鱼,就要耐心蹲守。一般来说,池鹭不会落空,耐心等待的人也能得到回报。我在圆明园拍到过池鹭捕鱼、捉蛙,都是长时间蹲守所得。
 
池鹭抓捕时的机敏和吞食技巧令人叹服。池鹭能捉到大鱼,大到让人难以置信。鱼被池鹭衔在嘴里,总是奋力挣脱。池鹭先是顺势应对,任其扭动。当鱼儿渐渐无力时,池鹭会灵巧地将鱼儿一甩,用尖嘴直插鱼腹,致鱼儿于死命。池鹭吞食时,要把鱼儿顺过来,从头向尾吞食。
 
人们常说,当今社会多浮躁,所以,劝说人们做事要有耐心的书籍、文章、讲演很多。笔者在百度搜索“耐心”两个字,点出了1亿个条目。可以说,耐心与成功成正比,没有耐心的人不可能成功,特别是在命悬一线的关键时刻,最后的胜利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平视长城,阅尽沧桑
 
平视可以看远处的景色,极目天际,视野开阔。古诗云:俯看落雨自天半,平视流星从屋西。在等级森严的社会,人们呼唤平视,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长城雄踞于高山之巅,举目看长城,心怀敬仰,拍出来的照片宏伟、威严。在拍水长城时,我想,重在表现长城入水,还是平视好。今年5月,我随单位出游,单独走上了出水长城的陡峭的西端,平视水长城,可得全景,并引发沧桑之感。
 
相传,修建这一段长城的是一位名叫蔡凯的将军。他诸事从严,精益求精,本应得到嘉奖。因有人诬陷他贪污,昏庸的皇帝,将蔡凯将军就地砍头示众。行刑时,蔡将军的头落而尸首不倒,引起高层关注。经过审查,始知这段长城极其险峻,山坡陡峭,蔡将军为使墙体牢固,用米汤和泥灰砌筑的城墙坚固无比。蔡将军为官清正廉洁,经手账目清清楚楚。于是,皇帝又下令为蔡将军立碑,刻上“金汤”二字,以示褒奖。此后,这段长城又称“金汤长城”。
 
造就“水下长城”奇观的原因不是古人的本意。上世纪70年代北京怀柔修建西水峪水库,水位上涨,淹没了一段海拔较低的长城墙体,造就了一个平坦如镜、形如弯月的“小西湖”。游人可走栈道,探幽谷,乘游船观赏春天的“桃花醮水”和夏秋的满山黄花。一个水库蓄水,一段长城入水,形成了一个旅游景点。
 
仰望布达拉正面雄伟,巡视周边倍觉深邃
 
西藏,雪域高原,珠穆朗玛高不可测,藏传佛教博大精深。上世纪70年代初,我曾在一次天文学史的学术会议上遇见两位在西藏寺庙中修编藏历的喇嘛,听他们讲观天象、修藏历,第一次知晓藏族历书的包罗万象,藏族文化高深。我对西藏的向往不在雪域的神秘,重在对西藏文化的仰慕。
 
2007 年去西藏,先去看布达拉宫,观瞻这座建于1300年前的白红相映的宫殿。布达拉宫以红山为基,依山势而升华,构思奇绝,叹为观止。在正面仰视布达拉宫,白云轻拂,雪雁掠过,景象奇绝,顿生敬仰之情。
 
布达拉宫的周边更是风光无限。药王山的洞窟式的小庙,大昭寺门前朝拜者的虔诚,八廓街的讨价还价,我都一掠而过。走到布达拉宫背后,一幕现代与古典交融的景象让我为之一震,站在公路桥上,向右看是傲踞红山的布达拉宫,向左看是新建的中国电信大厦,中间绿树葱葱,空间电缆相牵。这深邃的内涵,引人沉思,但答案无须思索:现代与古典结合的典范。
 
拍照片,付出与回报是相当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然,也可能在不经意时有大斩获,那是运气。古诗云:“偶然境意相迎处,只在寻常俯仰间。”这里“相迎”为偶然,“俯仰”即耕耘。没有“俯仰”,哪来境意“相迎”呢。
 
《中国科学报》 (2012-10-12 B4 作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科学家揭开天体高能电子产生之谜
研究阐述钙钛矿量子点最新进展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