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章梅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0-12
选择字号:
玻恩研究在中国
 
■章梅芳
 
新近,国内物理学史界出了一部新书,即厚宇德教授的《玻恩研究》。该书属于“河北大学历史学丛书”之一。十年磨一剑,这部学术专著凝聚了多少心血,即便是作者本人大概都很难用寥寥数语来形容。所以在此,我只能就自己的观书所感,写一点个人的看法和理解。
 
我和厚宇德相识于10年前,于我而言,他一直是个很有感染力的人。他的感染力来自于他对学术的热忱和执著。尤其是在当下,学界浮躁之风盛行,能安安静静坐冷板凳,而且一坐就是数年,更突显了他的纯粹和难能可贵。
 
国内科学史界,至目前仍可以说是以中国科学史为主要的研究内容,从事西方科学史研究的学者相对少得多。其原因大概在于一般认为中国学者研究西方科学史,在材料获取、语言及知识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天然”处于不利位置,因而很难超越西方学者。然而,厚宇德的《玻恩研究》表明,这一顾虑表面看起来有些道理但实质上却不会或者不应该构成中国学者研究西方科学史的障碍。
 
厚宇德具有敏锐的学术眼光和触觉,在短暂的访学期间,他获得了西方学者较少关注到的一些新文献,这些文献对于揭开玻恩的神秘面纱,至关重要。也正是基于所掌握文献的充分,使得他有足够的自信去面对西方及国内一些知名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敢于提出批评的意见和相左的观点,而非人云亦云。当然,他之所以能迅速找到这些新文献,并充满自信地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更在于他对玻恩的情有独钟,以及有因此钟情而坚持下来的多年潜心研究作为坚实的基础。以他的玻恩研究看来,中国学者当然可以作西方科学史的研究,并且可以作得很出彩。
 
科学人物研究很难,其中之一就难在如何将人物的生平概要与他的科学成就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展开叙事。通常,这两块内容在人物传记中,很容易成为互不相干的“两张皮”。值得一提的是,《玻恩研究》在这方面做得很出色。综观全书结构,作者无疑将重点放在揭示玻恩长期被物理学界和物理学史界所忽略或者说所不充分重视的境遇上,他将这总结为“玻恩现象”,而他要做的就是探索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并“恢复”玻恩在物理学史上应有的地位。书中,“玻恩生平概要”一章所占篇幅不多,但却与后面的章节紧密相关,为探讨“玻恩现象”存在的个人心理学根源埋下了伏笔。
 
说到这里,便自然牵涉到另外两个话题。其一,心理学的、社会学的分析视角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科学人物是否必要?有何助益或者局限?其二,专业的科学史研究能否展现科学家身为普通人的一面?他们的情感婚姻家庭与其科学事业有多大的关联?厚宇德的研究无疑有助于读者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事实表明,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法在科学史中的应用是能带来很多新东西的。
 
厚宇德对玻恩妻子的情感出轨过程和这一事件对玻恩所造成的精神打击,以及由此带来的玻恩科学事业走向低谷的结果,作了详细分析,读来颇有些趣味。它展现了玻恩内心的脆弱、羞怯与自卑,以及他对家庭和婚姻的坚守与宽容,但这显然无损于玻恩作为伟大科学家的形象。我想说的是,科学家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神明,他们身上既有人性的光辉一面,也有晦暗的一面。揭示出这一点,正是科学史学者的工作之一。毕竟,我们的科学教育,需要的是更加充满人性和更加丰满的科学家形象。如同库恩所言,大部分时间里,科学教育培养的都是常规时期解难题的高手。高度抽象和刻板化的科学伟人形象,往往有可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因产生畏惧感而远离科学。
 
也因为有了这样一些有趣的分析,使得这本书充满了人情味。加上流畅的语言表达,尽管书中讨论的很多内容涉及到量子力学的一些十分难懂的理论与方法,但却不会让人感觉沉默和枯燥。我认为,这亦是这部学术著作十分难能可贵的一点。
 
最后,显然厚宇德对玻恩的情有独钟充溢于整本书的每一个文字里。我想,读者会在无形中受到他的感染。他想做的就是将一个新的玻恩形象展现在物理学史上。而在我看来,你接受不接受这位新的玻恩,采信不采信老厚的观点,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玻恩。谁敢断言他/她所展现的玻恩一定就是“真实”的玻恩呢?但至少,我们要敢于寻找和展现“不一样”的玻恩,并且证据充分,能自圆其说。也因此,玻恩的形象才能更加丰盈。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学术才能更长久地繁荣。
 
《玻恩研究》,厚宇德著,人民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
 
《中国科学报》 (2012-10-12 B2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科学家揭开天体高能电子产生之谜
研究阐述钙钛矿量子点最新进展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