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0-12
选择字号:
非常人南师怀瑾
 
9月19日,记者接到一位与南怀瑾颇为亲近的学生的短信,称老师“已驾鹤西去”,只因“举体轻软”、“尚有温度”,多数学生仍认为老师在“入定”之中。
 
而此时,网上也开始流传着南怀瑾逝世的消息。而后又有消息证实,南怀瑾是在太湖大学堂病危,并进入所谓“入定”境界。
 
10月1日,太湖大学堂官网发布南怀瑾先生护持工作小组公告:“南怀瑾先生已于壬辰年八月十四日(西元2012年9月29日)下午16时26分,在太湖大学堂安详辞世,寿终正寝,享年95岁。”
 
至此,从9月19日至10月1日,有关南怀瑾是否去世的消息终于尘埃落定,这也让众多盼望南怀瑾“云游归来”的人破灭了最后一点希望。
 
其实在国庆节前夕,记者就打电话联系了出版过众多南怀瑾作品的复旦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贺圣遂,但贺圣遂不相信南怀瑾的病危传言,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一个半月前还和南先生在一起吃过饭。贺圣遂说:“南先生吃饭不怎么吃东西,他主要是陪我们吃,但他耳聪目明,无论是向他请教,还是我们之间的问题,他都随时可以参与意见。”
 
席间,贺圣遂与一位初次见面的冒先生请教籍贯,南先生听到后大声说:“如皋,他就是冒辟疆的后人,他的祖宗可是很风流的啊。”如今,言犹在耳,但南先生已驾鹤西去,贺圣遂谈起与南先生的最后一面,仍唏嘘不已。
 
南怀瑾的学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健说:“那一段时间我们更愿意相信老师是在入定之中,我想是大家都对老师有太多的不舍,希望他还在人间,还和我们在一起。”
 
“当然也有一些人是想神化他。其实,老师是否如同许多传说中得道高僧那样‘走’得漂亮,老师火化后能否有舍利子,这些都不重要。老师的地位是在他生前就早已奠定的,与他一生的学养、功德有关。佛尚有生老病死,人岂无悲恨离合。老师本就不是神,他是人。老师的离去是他最后一次用自己的色身给我们演示了一次生命的无常。” 近十多年来,孙健幸有机缘受教于南怀瑾。先生仙逝后,9月30日,在其赶往太湖大学堂前,他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被学生定位为“人”而非“神”的南怀瑾,在世人眼中,确是一位非“凡人”,“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主流有这样的评价。
 
南怀瑾有着从军、执教、经商、游历、考察、讲学的人生经历,他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
 
孙健说:“老师能行常人不能行,忍常人不能忍,是非常人所能及的,而他的成就却是凭着自己的努力达到的,这从他一生勤奋好学中足以看出。”
 
90余岁高龄的南怀瑾,仍每天读书,他说一天没有新的心得,一天就白过了,推崇儒家讲的“一事不知,儒者之耻”。每天下午2点以后到晚上10点以前是南怀瑾的工作时间,他接待客人、处理事务。10点以后开始读书写作,一直到凌晨7点睡觉。
 
就在前几年,孙健与南怀瑾聊天说到心物一元的理念可以从量子物理中找到依据,南怀瑾便特意嘱咐他去找一本量子物理学的书。后来孙健找了《量子史话》送他。之后孙健发现,在南怀瑾的写作中,其使用量子物理学的一些概念和理论时都用得非常准确。
 
学问渊博的南怀瑾在修身修心中,更注重的是“内修外用”,与之交往过的人除了感慨他的深厚学养,均被他的处世态度所感染。“自立立人;自觉觉他”,自己修身修心而事业有成后还要使他人也能受益;自己悟道得道,达到最高的智慧成就,然后觉他,广度一切众生。这大概才是南怀瑾近些年备受景仰的真正原因。
 
在南怀瑾先生去世前不久,他的裤兜里还有一张纸条写着未办事宜,内容是告诉一位学生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中国科学报》 (2012-10-12 B1 文化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科学家揭开天体高能电子产生之谜
研究阐述钙钛矿量子点最新进展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