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安金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0-12
选择字号:
不要忽视一线技术员
 
■刘安金
 
前些天,和一个中国同事聊天,我和他在不同部门,他是做探测器的,在这个方向算是资深级别的researcher(研究者)了。我问他,这里的半导体探测器做得这么牛,有什么小秘密没有,比如40G的和20G的相比,有什么改变。他先给我一棒,说我们100G的都早就不做了。我汗,看来我实在是太out了——我不是Detector(探测器)方向的。
 
他告诉我,100G的和40G的结构上没有太大区别,或者说结构大家都知道,主要是工艺问题。他们组做工艺的有几个人——好像七八个,但是能做出来的就两三个人,因为这两三个人对仪器特别精通,骨灰级别的,干了很长时间(这里的人流动性很小,做二三十年的有一堆)。
 
这些做工艺的都不是什么Dr.(博士),估计最多是拿了个德国的Diploma(毕业文凭)——我没有调查,但至少我们组的德国人不是Dr,从发表的文章可查至少已干了20多年。这些人做了这么久,每个人手上都有绝活。
 
这边做的东西,方案大家都知道,但是这里能做出来,不得不令人佩服。你可以说这里没有什么核心技术,因为这些技术都是分散的,不同的人擅长不同的东西。但是这些人这些技术一组合,东西能立马做出来。所以这就是核心所在,这就是核心技术!
 
这些核心技术在一线的工作人员手中,这些人员专注于某项或某几项技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甚至到退休的时候还在一线干活。我们组有个老头,快退休了,每天来得早,回得晚,听说实验室的测试仪器的开发和控制都是他搞起来的,现在还在用labView亲自编程控制系统,处在我们国人看来级别很低的位置。
 
国内的一线技术员、实验员大家都知道,待遇低,级别低,也得不到尊重,所以没有心思去钻研技术,更不用说干一辈子了。所以业务、技术也拿不出手,要做个东西也做不好。
 
这个问题也不能怪技术员、实验员自己,管理体制是问题。对于一个团队来说,如果没有得力的一线人员,根本运转不好,因为干活的永远是下面的人,而且是成天和仪器打交道的人,这些人决定了科研的质量。这些人水平高不起来,权益得不到保障,科研基本上是扯淡。技术的载体是人,人一走,技术基本上断代,这也是为什么这里的技术这么好的原因之一,因为流动小。如几天前和一个哥儿们聊到这个问题,他说同样一台TEM(透射电子显微镜),使用方法大家都知道,他操作图像就不行,别人操作就看得非常清楚,因为人家干了很久。类似的道理,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知道。
 
也许有人说那我全招博士来干工艺好了,我并不认为这和学历有多大关系,只要在各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如待遇、尊严(要知道,国内一线的、没有学历的技术员是没有地位的,得不到尊重)等,同样会做得不差。
 
所以一个团队中不应该全是博士硕士,需要有各层次的人,关键是各司其职,给予尊重和相应的待遇,让其生活得有尊严,然后安心钻研手中的业务。
 
PI(项目负责人)们首先要哄好的应该是那些技术员、实验员。
 
(http://blog.sciencenet.cn/u/AnjinLiu)
 
《中国科学报》 (2012-10-12 A2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科学家揭开天体高能电子产生之谜
研究阐述钙钛矿量子点最新进展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