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侠 来源:中国科学报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0-12
选择字号:
沙县小吃、燕翅鲍与诺奖
图片来源:http://wastetimepost .com/166fab7a23e/rur al%20photos

 
■李侠
 
在学校附近的沧源路与东川路的交叉口上有一家沙县小吃店,店主人是一对中年夫妇。男人被阳光晒得有些黝黑,高高瘦瘦的,很精神,女人胖胖的,总是笑眯眯的,也很和善。店子很小,但被主人打理得很干净。我有时手里事多没有时间做饭,就会跑到那家小店买一碗雪菜面(4元),或者来一份鸡腿套餐(10元),感觉吃得很好。这几年也是吃过很多次沙县小吃,总体感觉很中国。在小店子吃饭,感觉很踏实,也吃得饱。我一直认为,沙县小吃就是肯德基和麦当劳的初级版本,只不过目前显得有些简陋而已。私下里曾戏言:沙县小吃就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一个产业能够提供如此大的就业岗位,以最靠谱的方式满足寻常巷陌里的大多普通中国人的饮食之需,难道这项成就还不够资格评为第五大发明吗?
 
恍然想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一次去北京,与朋友们在小店里吃饭,朋友恨恨地说,老李别着急,等兄弟我发达了,我一定请你吃燕翅鲍,记得当时我们哈哈大笑。当燕翅鲍成为一种理想的时候,其实再谈理想已经是很让人尴尬的事情了。这些年过去了,在记忆中仔细搜索,好像吃过一次鱼翅,就是像粉条一样的东西,没有什么感觉,鲍鱼也吃过一回,感觉跟小时候吃过的蛤蜊肉没有多大的区别,燕窝至今没有吃过,也没有兴趣。其实,对于寻常的中国来说,燕翅鲍根本不重要,反而是那些如沙县小吃之类的东西更重要。这个世界奇怪的地方就在于,那些其实不重要的东西,往往被我们赋予了太多的意义,而真正重要的东西则被我们熟视无睹或者有意看得很轻。这些年我也常想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与公众对于稀缺性的认识有关,问题是稀缺的东西并不一定都是重要的。
 
看到网上诸多博友又开始亢奋地热议诺贝尔奖,不由得想到上面的一些寻常巷陌里的琐事来。记得2007年参加一次会议,中午休息的时候与北大刘华杰教授也聊过这个话题,我们的意见大体一致,即对于当下的中国科技界来说,有没有一个诺贝尔奖其实并不重要(印度就有好几位诺奖获得者,其发展并不令人羡慕)。真正重要的是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搞好,把科研评价体系搞好,经过这样的努力,假以时日,自然会做出好的工作来。如果全然不顾这些,一味追求所谓的诺奖,反而是舍本逐末了。记得当时我们还设想了一种虚拟场景:假如一个无名的人突然获得了诺奖,以前大家谁都不知道他。接下来,我们的各级机构就开始粉墨登场,演出一曲戏剧性的造神运动:没有院士资格的补授院士称号,没有职务的安排一个职务,再“赏”给一个重大项目,然后开始全国巡讲,各地作报告,从上到下的各类人才称号如雪片般纷至沓来,最后接受CCTV采访,开始大谈成长经历如何如何,最后感谢XXX或者XYZ,全国上下一片喜气洋洋,所有存在的问题又一次在闹剧中被遮蔽。最后,这位新贵人开始成为全国的谈资。一位科学英才就此彻底废了,然后沦落风尘。然后,我们就开始寻找下一个可以娱乐全国的新猎物,周而复始。
 
对于国家来说,提高整体科技水平是当务之急,也是为未来作准备。在政策安排上,至少可以采取田忌赛马的策略,把资源用于提高整体水平,而不是赌博似地押宝在某个学科或牛人身上。这样做,至少在总体效果上,国家会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否则真的会输得很惨。少几个诺贝尔奖没有什么,如果为了赌博把家底都输掉了,那就糟糕了。至少没有燕翅鲍是不会死人的,而缺少了众多的沙县小吃,那真会出大问题的。国家习惯去说民众浮躁,其实国家才是浮躁的根源。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中国科学报》 (2012-10-12 A2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科学家揭开天体高能电子产生之谜
研究阐述钙钛矿量子点最新进展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