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璐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9-30 6:24:52
选择字号:
做临床的好“参谋”

 
□本报记者 王璐
 
张连祥 现任天津市胸科医院检验科主任,主任技师。从事检验医学工作近40年。20世纪80年代初曾两次参加援外医疗队赴刚果(布)工作。注重检验科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和学科建设,致力于检验自动化的引进和应用。在血液体液、临床化学检验方面有专长,开展了试剂配方国产化的研制与改进工作。近年来发表第一作者论文十余篇,取得省市科技科研成果2项,局级科研成果2项,获局级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参与编写了临床医师口袋丛书检验科手册。
 
曾兼任天津市医科大学检验系副教授、中华检验学会生化分析仪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科学时报》:检验医学的全程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部分。您觉得哪一环节最难控制?对其质量控制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张连祥:相比较而言,我认为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最难,这一环节包括正确选择检验项目、病人准备、标本采集、运送及保存等,影响因素也最多。
 
近20年来,对临床实验室自动化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各实验室间结果的可比性在分析中质量控制方面的掌握运用日趋成熟规范。但令人遗憾的是,实验室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还远没有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特别是当检验结果出现失误时,临床医生一味将原因归于检验科测定不准。
 
国外有报道称,分析前的不规范引起的失误约占35.3%,比如检测项目不必要的重复,采集标本不规范、采集时间不正确、标本收集后未及时检测、标本不合格、采集标本错误等。
 
国内有学者统计,在临床反馈不满意的检验结果中,有80%的报告最终可溯源到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因此,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影响因素最多,也是最难控制的环节。
 
《科学时报》: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如何才能有效实现呢?在这个问题上,科室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张连祥:检验医学分析前质量控制贯穿于医、护、技共同重视、密切配合的监控过程中,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的重要核心部分。它需要医院有关科室的理解与支持,需要医院职能科室的参与和协调,需要每一个环节质量保证的具体措施,比如相应的检查、评比、考核制度等。
 
在保证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工作中,检验科责无旁贷,应一马当先。要做到主动宣传这一理念和要求,要严把标本验收关,要将送检标本发生缺陷的情况及时反馈给有关科室,以待改进。
 
更重要的是,检验科要扮演好“参谋”的角色,制定“送检标本质量要求”以及有关检查的考核办法。
 
2010年8月,我们科室完成了《天津市胸科医院检验手册——检测前影响因素》,这是我们检验科经过长期实践积累与学习,总结而来的。手册得到了院领导以及全院有关科室的高度肯定和响应,并在临床工作中得到了严格的落实。此事对我们科室来说,几许欣慰,几许激励。
 
《科学时报》:与临床“对接”,为临床提供优质服务,对于检验科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了解到,贵科室从1998年开始就实行无假日门诊,请谈谈您对于检验为临床服务的理解。
 
张连祥:当年,我们检验科实行全年无假日门诊的举措在天津市实属首例。临床科室不休息,我们检验科也不休息,这是我们为临床服务的一个细小的举措,一直坚持至今。
 
后来,我们又推出了“临床医师口袋丛书检验科手册”,也是为检验与临床更好“对接”的一点努力。
 
优质的服务是永恒的话题,体现在各个细节,更要从实际情况出发。10年前,医院院长考虑到医院实际需求,曾表示要成立急诊实验室,在与我谈到此事时,我给出了另外一个建议:如果建立急诊室,就必须有配套的工作室和休息室,还要购买全套的设备,补充人员,一笔账算下来,花费非常大。如果招聘3位临时工作人员,也能解决急诊与检验科之间标本以及检验结果及时快速传送的问题。
 
当时我建议,患者在急诊抽取静脉血后,标本由临时工作人员马上送往检验科,检验结果出来后,通过电脑网络系统回送给急诊。这样一来,保证了标本检验的效率,也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
 
《科学时报》:您从事检验医学工作近40年,在科室管理方面,您有哪些心得?
 
张连祥:我从事检验医学工作很早,做检验科主任已经20多年。在多年实践积累中,慢慢摸索,不断思考。1998年,我提出了检验科“全、新、快、准、优”的工作方向,并一直坚持这五字原则。具体来说,就是要项目开展全、检验方法新、出报告及时、把好质控关、服务质量优。
 
后来,我又带领全科率先引进并施行“6S管理”,既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通过“6S管理”,让工作环境整洁有序,提升人员素质,提供工作效率,保证医疗检验质量,增强安全和法律意识,避免检验差错的发生。消除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
 
科室简介:
 
天津市胸科医院检验科集医、教、研三位为一体,在多年实践工作中总结出:全、新、快、准、优的工作方向。
 
检验科设有临床血液体液室、临床化学室、临床免疫室、临床微生物室四个专业实验室。现有职工28人,高级职称2人,副高职称5人,其中硕士及在读硕士9人。是天津市卫生局首批检验报告互认实验室和天津市首批认证的HIV初筛实验室。
 
科室拥有现代化的检验设备和高质量的检测方法,包括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全自动血凝仪、全自动尿液分析仪、特种蛋白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全自动血培养仪等。
 
《科学时报》 (2011-09-30 B3 检验医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验室制造出首枚“黑洞炸弹” 氧化物-氧化物界面催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哈佛认证抗衰清单:红茶+浆果有助逆龄 揭秘超短周期行星系统随时间演化规律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