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健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12-19 23:7:29
选择字号:
迟迟不退出历史舞台的DNA指纹
 
韩健
 
前两天晚上看娱乐电视,破案片,突然心血来潮,给一个美国法医鉴定专家去了一封信,介绍免疫组库技术和可能在法医方面的应用:
 
个体的免疫组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远比现有的所谓DNA指纹技术的特异性高。以基因组序列多态性为基础的DNA指纹技术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法医领域的,技术还停留在标记扩增产物、电泳分带识别的水平上。而现在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完全能做得更好、更快。
 
免疫组库技术比基因组测序的特异性还高:一对同卵双生的双胞胎在基因组DNA水平上的差异(多态性)非常小,可是如果查他们的外周血免疫组库,就会发现90%以上的TCR是不同的。
 
可是这样的技术在法医领域并不受欢迎。据那个法医专家讲,原因有两个:(1)没有那个需求;(2)已经积累起来的数据库不能被新技术所利用。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有的时候,在某个领域,因为旧技术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在不能利用旧技术积累起来的数据的前提下,想要去取代老技术是非常困难的。虽说旧技术的费力费时是大家公认的,可是积重难返。
 
不过,如果换一个国家,一个连老技术都没有被使用的国家,因为他们没有老的数据库拖后腿,可能反倒有机会出现一个“技术跃进”。这个现象也很常见,比如在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手机的使用者和地线电话的使用者之比就远远高于美国。许多家庭在没有固定线路电话以前就直接上手机了。
 
任何一个技术一旦进入了市场都会产生惯性。所以在把一个技术引入一个市场以前,一定要分析各种阻力的来源,尽量规避。
 
再好的技术都不可能是绝对的好,而不很好的技术也会有它存在的必然。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3]leicxm
 
很有意思。如果把免疫组库技术介绍得详细一些,或者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就太好了。
 
博主回复: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90052&do=blog&classid=150711&view=me&from=space,有关免疫组库的博文。
 
[2]mybugeye
 
基因组DNA之外的个体差异值得大家多挖掘。
 
[1]mirrorliwei
 
这种故事、思考,才是国人最需要的,尤其是对年轻人。他们已经被一些人“带坏了”,除了在顶级期刊上发论文,不知道如何来评鉴学术和技术。
 
博主回复:务虚和务实的讨论都必要,就是都务虚了,就没有人干实事儿了。
 
《科学时报》 (2011-12-20 A3 博客@科学网)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科学家揭开天体高能电子产生之谜
研究阐述钙钛矿量子点最新进展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