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双语师资培养 我们在努力 |
——山东理工大学教育对口援疆项目取得丰富经验 |
本报记者 廖 洋 通讯员 路恩春
大力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全面提高民族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004年9月至2008年7月,在山东省教育厅和新疆自治区教育厅的关心支持下,山东理工大学承担了以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定向师资教育培养任务,并圆满完成了343名新疆民族师资教育培养工作。2009~2011年3年间,山东理工大学继续为南疆四地州农村中小学培养375名优秀中小学双语教师。目前在校双语师资学生达345人,分别在理学院和外国语学院。
山东理工大学对新疆双语师资培养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以党委副书记谭秀森为组长的“特培计划”领导小组。谭秀森对记者表示,本着“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尊重个性,严格管理;注重细节,完善服务”的方针原则,山东理工大学大力保障双语师资班学生有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积极探索“特培计划”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模式。
“德才兼备,民汉兼通”
谭秀森说,学校因材施教,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学安排上,针对新疆双语师资班学生的特点,专门制定了相应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山东理工大学开设了大学语文、美学概论、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等课程,提高双语师资的汉语水平,并注重提升其道德修养和审美艺术;同时,开设心理学、教育学、课件制作、实验基本测量等课程,强化学生的教学基本技能和实验动手能力,建立见习、实训、实习支教三年不间断的实践教学体系;选派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承担授课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针对民族班学生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特点,学校以爱为源、以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成立了属于民族学生自己的文化社团——“驼铃驿站”,组建了民族班足球队、排球队、篮球队等学生团体。
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学校注重细节,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风俗习惯。在餐饮方面,建立穆斯林饭庄、民族餐厅、美食广场清真区三个少数民族餐厅;在住宿方面,按民族相对集中住宿,并聘请有关专家对公寓管理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每年隆重举办肉孜节、古尔帮节等少数民族节日联欢会,请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过节。
山东理工大学综合应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每年都为新疆地区输送大量“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优秀双语教师人才。
双语师资培养任重道远
新疆的少数民族在人口分布、语言环境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民汉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城市与农村的语言环境、基础教育条件差异较大。
谭秀森表示,山东理工大学承担的教育对口支援新疆项目,是学校党委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增进民族团结、培养合格少数民族教育人才的重大举措。
据了解,学校在双语师资培养过程中,力求达到“精简、集中、实用、实效”。在保证必需课程和内容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双语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强化教学实践环节。学校还树立“勤学乐教、立志边疆”的先进典型,以点带面,广泛宣传。
每学期,山东理工大学都有一名新疆教育厅选配的民族挂职干部,他们民汉兼通,在双语师资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积极深入学生课堂和宿舍了解实际情况,协助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
学校还注重培养民族学生骨干,加强民族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在民族班学生中,成立由骨干分子组成的自律委员会,协助辅导员做好全体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另外还将学生认可、工作认真负责的优秀民族学生干部选拔到院学生会,加强民汉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质量和水平的突破口。而目前新疆地区双语教学师资紧缺,双语教学能力和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该地区全面推进双语教学的瓶颈,双语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山东理工大学的双语师资培养虽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仍任重道远。” 谭秀森对记者说。
《科学时报》 (2011-11-03 B2 大学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