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晓东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11-3 6:48:26
选择字号:
高校能否为文化大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卢晓东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吹响了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奋勇前进的号角。
 
高等学校应当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发挥什么作用,这是我国高教界急需回答的一个关键问题。作为迈向文化强国的重要战略,《决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这清晰指出了高等学校在这一总体战略中所承担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
 
高等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能否培养出文化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呢?我个人是不太乐观的,这主要来源于对“文化”本质的分析。
 
文化是什么?广义的定义认为,文化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总和”二字初步表明了文化的复杂性,这其中既包含世界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的部分,也包括文学、艺术、语言、科学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从狭义的角度看,文化有超过160多种不同的定义,其中人类学创始人泰勒的定义有一定代表性。他认为,文化是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他作为社会一分子所习得的任何才能与习惯,是人类为使自己适应环境和改善生活方式努力的总体。泰勒的定义仅是诸种定义之一,其是否准确和完备仍可继续探讨,但我们由此已经可以抓住文化的本质,那就是文化就其本身而言是跨学科的。
 
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本科专业以学科为参照标准,被划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十一个大类,2010年的修订过程中增加了“艺术学”大类。在以上专业分类中,“文化”似乎难以简单归于任何一个门类。又或者说,文化与几乎所有专业大类相关。比如,哲学大类涉及文化,因为哲学会研究世界观、价值观,历史学会涉及文化,旅游和博物馆中如何能没有历史呢?有人说,也许工学大类中没有文化。但工学是为人的,当我们观察鸟巢、故宫的建筑设计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文化。在iphone和乔布斯持续不断的创新中,我们同样会看到文化的核心作用。
 
在乔布斯钦定传记最后一章“乔布斯自述:真实的我”中,乔布斯说:“宝丽来的埃德温·兰德曾谈过人文与科学的交集。我喜欢那个交集。那里有种魔力。有很多人在创新,但创新并不是我事业最主要的与众不同之处。苹果之所以能与人们产生共鸣,是因为在我们的创新中深藏着一种人文精神。我认为伟大的艺术家和伟大的工程师是相似的,他们都有自我表达的欲望。事实上最早做Mac的最优秀的人里,有些人同时也是诗人和音乐家。在20 世纪70 年代,计算机成为人们表现创造力的一种方式。一些伟大的艺术家,像列奥纳多· 达· 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同时也是精通科学的人。米开朗基罗懂很多关于采石的知识,他不是只知道如何雕塑。”这句话清晰阐述了工学与文化最为紧密的联系,而这种联系的缺乏不正是我国工学教育最大的短板之一吗?
 
我国高校如果只按僵化的专业分类培养人才,毕业生就只能以单一学科的视角去尝试理解文化问题,他们的理解会如何呢?古有盲人摸象的故事。文化譬如象,历史学专业的学生会摸到象腿,文学专业摸到象鼻,哲学专业摸到象牙,对于文化的全貌,单一学科的毕业生难以形成全面的概念。即便教师有所引导,也会如宋人“眇者识日”一般,离文化真相有难以逾越的认识障碍。这样的毕业生不能认识文化的真相,又如何担当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所需要的高层次领军重任呢?这就是个人不太乐观的主因。
 
《决定》中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和武汉大学2007年后曾多次向教育部申请设立本科“国学”专业,但都没有结果,正在征求意见的新本科专业目录中同样难觅国学专业踪影。国学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横跨文学、历史学、哲学、管理学、军事学等多个学科大类,将国学专业简单归入哪个学科大类都显得不妥当。这就是说,现有的本科专业目录不能很好地容纳国学专业这样的跨学科专业。专业类型划分因而成为限制“国学”专业设立的主要障碍,也成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人才培养的障碍。大家已经可以看出,“国学”专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更加广泛的角度审视文化本身,正是文化发展所需要的一类重要人才。
 
不乐观的目的在于引发乐观的改革。基于文化本身的跨学科属性,高等学校应该能够从容和自由地建立和发展跨学科专业,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目前,我们需要以下变革:首先,本科专业目录中切实需要增加跨学科专业类,同时教育部给高等学校进一步下放专业设置自主权;其次,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类似,高等学校需要积极进行本科教育组织模式变革。
 
《科学时报》 (2011-11-03 B1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备受科技巨头青睐 下一代地热来了 变暖加速喜马拉雅高山树线向高海拔扩张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