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必胜信心面对困难” |
——记2011年度“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获得者李靖 |
本报见习记者 冯丽妃
“能不能得奖,之前确实不知道,感觉自己做得还可以吧。”
李靖是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称空间中心)微波遥感部的研究员。身为微波探测工程师的他,在这个秋天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荣誉——“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
国际一流的微波辐射计设计师
记者了解到,在微波探测领域,李靖取得的研究成果几乎每一项在国内都是突破性的。
14年前,李靖以博士后的身份来到空间中心微波遥感部,自此,他的空间探测“梦之旅”启动。
从1997年到1999年,他在博士后期间先后研制出国内首个W波段、F波段和G波段微波辐射计,并发现了微波辐射计逆向辐射的存在。
1999年,博士后刚出站的他便被空间中心相中,负责中韩两国科技部的首次合作交流项目“94GHz微波辐射计研究”,研制出当时国内最高频率的微波辐射计。
2002年,李靖在国家“863”项目“先进模块微波遥感器毫米辐射计”课题中又设计出频率更高的118.75GHz辐射计。
与此同时,他还解决了我国首个星载微波遥感器载荷项目——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四号中高度计和散射计内定标隔离的技术难题。
2003年,李靖课题组研制的微波湿度计被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和卫星总体增设为风云三号气象卫星01星的主要载荷仪器,他本人也被任命为主任设计师。最终,该课题组在短时间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此后,他又带领课题组为02星研制出灵敏度更高的微波湿度计,使我国微波湿度计的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以及欧洲数值预报中心(CEMWF)均提出申请,希望能够使用我国微波湿度计探测数据。
“我和李靖合作做微波定标仪十多年了,他虽然很年轻,但在国际上却是一流的微波辐射计设计师。”全俄无线电物理与计量研究所(VNIIFTRI)微波遥感与微波天线计量实验室主任Yurchuk Eduard说。
十年磨一剑
任何成功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李靖也不例外。他的成功是“十年磨一剑”的结果。如果把李靖在空间中心的工作看做是他在微波探测上的“亮剑期”,那么求学生涯就是他的“磨剑期”。
1990年,李靖以专业第一的成绩从吉林大学保送到中科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此后,他一边攻读硕士学位,一边在该所附属的长春净月潭遥感试验站展开地物微波辐射特征测量工作。
野外考察异常艰苦。冬季测量的时候,手冻僵了,拧不了螺丝,就在胳肢窝里捂上半天,热乎了就赶快伸出来继续拧;夏天,脊背被太阳晒得脱皮……
这五年被李靖视为“宝贵的财富”,不仅为他积累了丰富的一手素材,也培养了他面对困难不退缩的精神。
风云三号星载主载荷微波湿度计的研究与装载并不是一帆风顺。在01星装机过程中,由于数传发射机对辐射计的干扰,使后者不能正常工作。为了排除干扰,李靖与设计组其他技术人员常常加班到后半夜。经过整个团队的努力,终于通过采用密封模块的屏蔽措施解决了问题。
“要有必胜的信心与连续作战的勇气,一鼓作气地把问题在一个时间段内解决掉;否则,遇到问题就松气,过一段时间再弄,还是要从头再来一遍。”李靖说。
从2008年5月28日发射开始,风云三号01星已运行了三年半的时间,远远超过当初两年的设计要求。02星上轨工作也即将满一年,运行状态良好。
“细节决定成败。做地面设备也好,星载设备也好,态度要认真,不能放过一丝一毫的隐患。”李靖说。
困难总是要被打倒的
除了科研工作,李靖还担负着培养研究生与带新人的任务。为帮助学生和刚工作的科技人员建立信心,他在开始会给他们布置一些相对简单的研究任务,让他们了解自己有这种天分,做得了这份工作。
“一定要培养学生必胜的信心。‘常败将军’往往源于刚开始接二连三的失败在心里留下的阴影。”李靖说。
关于赵九章奖的意义,李靖觉得这是“为了鼓励年轻人继承老先生的遗志,继续做好自己的工作”。
10月21日,李靖接到空间中心的转岗通知,他被调到量子通讯卫星项目做大总师助理,配合工程总师徐博明进行卫星技术评审、把关和管理方面的工作。
“以后的工作不仅会涉及到微波辐射,还会包括热、机械、电磁等各种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我还要补充很多知识。”
前进的路上总会遇到困难,不过这些困难不会束缚住李靖前进的脚步。因为,用他的话来说,“困难总是要被打倒的”。
《科学时报》 (2011-11-03 A2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