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煌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10-31 23:13:8
选择字号:
麦克斯韦来了

 
《麦克斯韦:改变一切的人》,[英]巴兹尔·马洪著,肖明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
 
张 煌
 
喜欢大理风花雪月,喜欢江南烟雨流蓑,喜欢敦煌飞天绝美,喜欢大漠孤烟,更喜欢冲洗成照片与人分享自己的那些阵阵酷爽。读了巴兹尔·马洪著,肖明译的《麦克斯韦:改变一切的人》,方才明白之所以能与朋友共赏美图是因为一百多年前一个叫麦克斯韦的人成功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999年,世界著名的英国学术期刊《物理世界》在世界范围内对100余名一流物理学家进行了问卷调查,麦克斯韦与爱因斯坦及牛顿位列前三。这评选结果具有相当的公正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爱因斯坦认为,麦克斯韦标志着一个科学时代的终结和另一个科学时代的开始,他胜过了所有的物理学家。
 
以前只是知道物理学上有麦克斯韦方程组,想当然地以为他对物理学的贡献就仅限于此。通过作者详细的论述近乎DV般记录了这位伟人所做的一系列创举,物理学的历史在这位被世人遗忘的伟人这里拐了弯。他以领航者的姿态启迪了一个又一个的前所未有。跟着作者一起穿越,回到19世纪中叶,邂逅那个出生于苏格兰,却人生大半都在英格兰工作的双子座男孩。他有着双子座的典型个性,即对外界包罗万象的事物的永无休止的好奇心。他总会给自己也给这世间万物设问并有新的创举,他会在动情时写诗几首,他喜欢天气好时散步去工作,他喜欢不断装整自己的庄园。通过作者,让我们认识到原来麦克斯韦不只在物理学上是一位著名的引导者,还是一个热情并鼓舞他朋友的好伙伴,究竟他都拥有哪些不平凡的经历,不妨我们去好好认识一下这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爱迪生想强调的是这百分之一的灵感。麦克斯韦恰好就是这个被上苍赐予这灵感的刻苦专研者。他很巧妙地将自己的实验融入进生活,也许对于他,实验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上苍总是将机会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而且他还有个支持他工作的好妻子,他们进行了首次色觉差异的研究,研究的工作虽然十分艰苦,透镜和棱镜必须精确地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而且每次观测,3条狭缝的宽度必须根据逐次地近似计算来调整,直到找到合适的宽度。但是他们仍然在做别的工作之余,用力地挤时间海绵里的水分。他们把色箱的外型做得像一口棺材,这就使得来家里做客的客人都会朝这个神秘的箱子里窥探,尝试着去配色。这样就能发现正常色觉和有色盲之间的差异。每年他们的观测数据总是在200次左右。
 
一家杂志曾对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这样一次问卷调查:你最后悔什么?列出了10项人们生活中容易后悔的事情,供被调查者进行选择。在相关人员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之后,排名第一的是75%的人后悔年轻时努力不够,导致一事无成。 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春的大好时光总是流逝得那么快。而在青春岁月里,又常常碰到那么多的诱惑甚至陷阱,当你猛然醒悟时,也许华发早生,才发现自己竟然一事无成。麦克斯韦一刻都没有放弃对这个世界的研究探索,即便他遇到的是致命的课题——数学素养的缺乏,但是他接二连三地有了一个又一个的创举。1861年发表的《论物理力线》堪称是科学史上最伟大应用类比的例子,1865年发表的《电磁场的动力学概论》乃是科学史上最著名采用类比的例子。类似这样的著作太多,究竟是什么在支撑着麦克斯韦成就一个又一个的创举,也许就是这样的一种孜孜不倦,为探索而吃苦,而忘我,而献身的精神。
 
翻开书里印刷的剑桥等名校研究所提供给作者的珍贵油画,当时的一幕幕映向眼帘。伴着香茗,思绪不断。这位在物理学上功勋显赫的科学家并不如我所想那般刻苦、严肃、古朴、冷漠。他在被介绍给陌生人时,会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羞涩,甚至些许拘谨,但他愿同熟人讨论任何话题,甚至跟他谈类似儿童玩空竹时的欢笑的话题,他就会像个孩子般兴奋不已。他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开朋友玩笑。有一次他把热水壶里的模样奇怪的水垢送到一位地质学教授那里,请求他确定它的成分。类似这样的趣事书里还介绍了很多。而他,就是那个改变一切的人。
 
《科学时报》 (2011-11-01 B4 读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