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华宁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10-31 22:32:59
选择字号:
在创建优势特色显著的高水平大学征程上奔跑
成都理工大学五十五载辛勤耕耘结硕果
 
顾华宁
 
近日,成都理工大学与中广核铀业发展有限公司共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与共建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协议。中广核将在该校挂牌成立“铀资源勘察开发实验室”,同时发挥各自优势,共同破解铀资源勘察、核技术等领域的技术难题。据悉,这是该校今年以来签署的第16份合作办学协议。
 
今年3月,该校召开了自组建更名以来的第一次党代会。党代会确立了学校建设优势特色显著的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提出全方位实施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明确了教育升质量、科研上水平、管理出效益、开发获收益、党建结硕果的价值取向,这对于该校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握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把握开放的办学思路和引领未来的发展方式,有着深远的意义。
 
作为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成都地质勘探学院,自2001年组建更名为成都理工大学后,历经五十五载耕耘,该校已发展成为理工为主,以地质、能源、资源环境、基础工程、电子信息等学科为优势特色的多科性大学,目前设有71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拥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今年,该校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顺利进入全国11省市一本招生。
 
办学初期,作为我国第三所地质高等学府,该校以地质资源勘探专业为主;1992年以前,人才培养以服务地矿行业为目标,毕业生几乎全部都奋战在祖国大江南北的地矿行业。1992年以后,学校人才培养在逐渐向地方和其他行业拓展的同时,仍有较大部分毕业生在地矿、石油等行业就业。据不完全统计,在西部12个省市的地矿、油、核、交通等领域,该校毕业生达3万余人,占同期毕业生的60%以上。我国西部地质勘探队伍中近半数的技术骨干,全国核工业地质勘探队伍中约30%的技术骨干和负责人毕业于该校。近年来,也涌现出了全国大学毕业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高波、首届李四光优秀学生奖获得者黄可可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
 
近年来该校还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投入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能源开发、大型水电以及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等科研项目,5年来独立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在内的部省级以上奖励141项。学校2010年的科研经费达到2.5亿元。在今年年初揭晓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中,该校又获得39项资助,获资助总经费2018万元。
 
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频繁发生,该校建设了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尤其是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打赢了“青川狮子梁保卫战”“北川唐家山堰塞湖”等重大科技战役。学校专家开展的《四川省“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等研究报告为各级政府抢险救灾、灾后重建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组建成都理工大学后,该校先后组织了6次全校性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有力地推动了全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该校还坚持以师资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创新体系建设等为着力点,以实践教学平台、实训教学平台、创新教学平台为载体,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质量稳步提高。该校荣获“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称号;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9次获得中宣部、团中央表彰;在“挑战杯”、“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设计大赛”、“全国地质技能竞赛”等国内外重大科技竞赛中获得国际奖9项、国家级奖737项、省级奖524项;在各类大学生体育赛事中获得全国奖励40余项(次),省级奖励50余项(次);在全国、省级各类大学生艺术专业比赛中获得奖励80余项(次)。
 
面对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新机遇、新挑战,成都理工大学将激情满怀,开放办学,在部省共建的平台上,最大限度地为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科学时报》 (2011-11-01 B2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