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国富和他的“泥泥狗”
在河南周口淮阳县(古称陈州)的许楼村,88岁的省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房国富坐在木马扎上,用一根“高粱秆”,在黝黑的土胎上,画着从老一辈传下来,又有着自己风格的油彩,这一画就是七十多年……
周围的村里也有许多人在制作“泥泥狗”。乍看几乎都一样,放在一起比较,房老的作品却更显神韵,粗狂而灵动。一根竹签挑两个孔,互相交会即可吹出悠远明亮的声音。在房老简陋的厢房里,窗台上、地上、自己搭建的木台上,都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泥泥狗”,“猫拉猴”、“双头狗”、“母子猴”、“图腾柱”、“草帽虎”等造型各异,品种繁多,令人叹为观止,目不暇接。
平时跟着房老做“泥泥狗”的家人,只有儿子和儿媳,孙女做“泥泥狗”的销售,唯一的孙子由于不喜欢而外出打工。说到如何将手艺传承下去,老人不经意地看了一下门外说,孙子回来就好了!
“泥泥狗”是抽象的艺术,作品讲究似像非像,反映的是人类混沌初开远古时代的生殖崇拜和图腾。是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活标本”。 早在1983年,淮阳县文化馆、淮阳县博物馆就对“泥泥狗”进行调查研究,并开始挖掘和抢救。淮阳县已经把伏羲文化产业(包括“泥泥狗”等)定为朝阳产业,坚定不移地进行发展。
目前,除房国富外,“泥泥狗”的省级非物质传承人还有许述章和许传科两人。其中, 年富力强的许述章, 已将“泥泥狗”带上了上海世博会的大舞台,古老的“泥泥狗”光彩依旧,神韵不老。(谭永江)
《科学时报》 (2011-10-27 B3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