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生陆洋 记者黄辛) 国服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象征性的服饰,例如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等。然而,目前我国仍没有自己的国服。汉服、中山装、旗袍、唐装等作为国服的热门候选服饰,谁又能脱颖而出呢?近日,拥有国内一流服装学科研究实力的东华大学,组织多位专家对国服进行了解读。
东华大学服装学院服装艺术设计学科教授包铭新谈道:“在中国历史上,曾有两次大的服饰文化切断。第一次是1644年的清兵入关,满族服饰取代了中原服饰;第二次是辛亥革命,当时社会崇尚科学和进步,普遍认为西式服饰比中式服装更为进步和科学,因此中山装应运而生,深受国人的喜爱。”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没有建立服饰制度。包铭新认为,主要原因是当时反对用制度性的服装来区分贫富贵贱,所以中国人的着装趋于简单、同一。但随着社会发展,中国人希望通过服装突出国家身份,个性品味的需求逐渐上升。因此,开始讨论国服很有意义。包铭新认为,不能直接照搬历史上的服饰,例如汉服运动欲将汉代服饰作为国服,由于时代相隔太远,所以不太合适。
东华大学服装学院教授卞向阳呼吁,中国的国服一定要“从俗”,要考虑中国人的接受程度,符合中国人的心理状态,国服的建立需要社会共同努力。
《科学时报》 (2011-10-20 B2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