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谦明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10-11 7:49:4
选择字号:
大学学科建设的他山之石
 
□陈谦明
 
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提出,大学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创新的重要阵地备受重视,大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性日益明显。谈大学建设,学科建设首当其冲。如何进行学科建设,人们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进行着研究和探索。由科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翟亚军博士撰写的《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研究》从全新的视角对大学学科建设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深度诠释。该书细微宏阔,在许多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对于我国大学学科建设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该书以学科为逻辑起点,从学理上构建了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的基本框架,即基于平衡视角的三维坐标分析模型和基于系统视角的四维体系分析模型。认为大学学科既是一个由宽窄度、关联度和认受度组成的三维架构,同时又是一个由主体学科、主干学科、支撑学科和特色学科组成的四维系统。两个模型的提出和建立将大学学科建设从实践上升到理论,从而也使得结论具有了普适性和借鉴意义。
 
在此框架下,该书采用历史研究法,以中世纪为起点,史海钩沉,对学科建制的生成历程,学科干预主体的更迭替代,学科和大学关系的起转承合,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的演变轨迹等进行了挖掘和阐释,揭示了政府、经济、科技、大学等外部因素对学科发展的影响,揭示了大学学科建设的历史是一个不同因素不断碰撞、冲突和博弈的历史,没有任何一种因素可以决定大学学科建设模式。
 
该书从实证的角度,对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建设模式进行了擘肌分理的分析,发现了隐藏在色彩纷呈模式背后的共同规律。综合性是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的共性特征,这种综合性体现于学科体系的完整,经过长期的建设和积累,世界一流大学基本上都形成了文、理、工、商、法、医、管等学科相对综合的格局。但是,综合并不表示齐全,不论是从学院的视角还是从学科的视角,没有一所大学涵盖所有学科。世界一流大学存在着主体学科,且主体学科多为基础学科,如哲学、语言文学、数学、化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主干学科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品牌学科,主干学科力量雄厚,不同大学的主干学科各不相同。主体学科体现了大学的共性,主干学科则体现了大学的特色和优势。世界一流大学的支撑学科力量雄厚,特色学科优势明显。
 
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得益于各具特色的学科建设模式,不同模式的选择与构建蕴涵的是对学科建设理念的坚守和遵从。大学学科建设理念指引着大学学科建设模式,大学学科建设模式践行着大学学科建设理念。大学学科建设理念有共同的部分,学科建设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世界一流大学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不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都保持着学科发展的连续性,严格恪守自身的传统和优势。世界一流大学的一流学科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发展的历程体现了创新下的连续和连续下的创新,体现了尊重传统和追求创新的和谐统一等等,这些共同部分是一流大学成长的基本命脉。大学学科建设理念也有不同的部分,正是这种不同,才有了世界一流大学各具特色的学科建设模式。不同的理念、不同的历史、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功能定位、不同的战略目标,创设了大学和学科间的非一一对应关系。不同的对应,造就了多元化的学科建设模式,展示了大学的不同特色,正是这些恰切和谐的、特色鲜明的学科建设模式,才有了世界一流大学的殊途同归。
 
《科学时报》 (2011-10-11 B2 大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破解人脑独特性的关键DNA片段发现 NISAR卫星破纪录天线在太空“绽放”
创纪录高温引发异常融冰 微生物可复刻巧克力风味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