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成长与祖国的命运和发展息息相关。从“科学救国”到“科技强国”,科学家群体承载的使命并没有变。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中科院建院70周年之际,《中国科学报》特别策划推出“寻找新中国科学奠基人”系列报道,回顾科学大师们在学科创立、研究院所创建中鲜为人知的故事,挖掘老一辈科学家留下的学术财富、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激励和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永攀高峰。

胡先骕(1894年4月20日-1968年7月16日) 查看详细>>
黄鸣龙(1898年7月3日-1979年7月1日) 查看详细>>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 查看详细>>

侯德榜:德技双馨好榜样

当问及对侯德榜最深刻的印象,曾在上世纪50年代担任侯德榜秘书及技术助手的化工专家方德巍告诉《中国科学报》:“一位非常正直、爱国的科学家。”

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大力发展农业,迫切需要化肥。限于当时我国技术水平落后等实际情况,化工部通过专家论证,决定开发化肥新品种——碳酸氢铵。1950年春节刚过,以侯德榜为首的工作组就赶赴上海进行现场设计。

方德巍回忆,当时年近古稀的侯德榜与全体工作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日夜奋战,促使我国第一座小型氮肥示范厂在1958年6月1日建成,生产出一批农用碳酸氢铵。

此后的6年中,侯德榜拖着年迈体弱的身躯,8次南下丹阳,与广大技术人员一道,不断对小氮肥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改进,终于克服了技术和经济两道难关,使这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工艺得以茁壮成长。1965年,侯德榜荣获国家科委颁发的“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发明证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土壤肥料业60周年庆祝大会暨颁奖典礼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我作为亲属应邀参加了大会,并代表爷爷接受了中国土壤肥料业60年最具影响力人物及技术两项大奖。”侯盛锽说,会前农业部、科技部有关领导接见他时表示,侯德榜发明了制碱法享誉世界,但他对中国肥料的贡献并不亚于制碱法的发明,“这是中国的骄傲”。

砸断封锁铁链丨再展化工一翼丨另起炉灶的“侯氏碱法”丨不亚于制碱法的化肥贡献

戴芳澜(1893年5月4日-1973年1月3日)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