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涵:拓荒中国拓扑第一人
“当时父亲的行李箱里,只有带两本书的空间。”
1937年夏,卢沟桥事变的前一天,彼时不满35岁的江泽涵刚刚结束了第二次在美国的访学,回到北京大学。忆起随后因战火而导致的南迁之旅,如今已年近九旬的江泽涵长子江丕桓告诉《中国科学报》,父亲携妻儿离开北平时,选择了两本德文书,一本是Lehrbuch der Topologie,另一本是Topologie。
自南迁起,江泽涵便对前者开始翻译。此后战火中辗转,在西南联大任教,时译时停,他终未放弃。虽1947年方付梓,但这本国际公认数学经典的中文版,“竟然比它的英文版还要早数十年面世”。这是江泽涵弟子、中科院院士姜伯驹的感叹。
10年的坚持,源于江泽涵为中国引入这一前沿学科的热望。他还给这门曾被译作“形势几何学”的学科换了一个新的中文名字——
拓扑学。
与拓扑结缘美利坚丨种桃种李种拓扑丨“中国学派”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