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7,157986”
共有2217个依托单位提交项目申请,各类申请项目达到157986项;
“120,16.633,1800”
获批准的面上项目有16194项,资助经费达到120亿元;获批的重点项目为564项,资助经费共计16.633亿元;重大项目1项,资助经费为1800万元;
“3.99,37”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99项,资助经费3.99亿元;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5367项,资助经费37亿元;……
我也在周末接到了科技处的通知,很幸运,我属于激动兴奋的那一拨人,这个结果让我很高兴,也很受鼓舞,觉得是自己的想法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也觉得基金是公平的。
9年里,申请了8次国家自然基金。中间停了一年没有申请,每年都写,而且也不更换题目,反正经历这么多年的失败,我已经绝望了,认为不中是正常的。没想到今年我的基金成功了,真是绝望中的意外!中了虽然值得欣喜,但是也感觉一份艰巨的责任。原先准备轻松悠闲的心里又得紧张起来,必须尽力把事情做好,以不辜负评委和国家的支持。
今年,我已毕业的博士研究生有6人中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面上项目或青年项目。捷报传来,我作为导师自然心里十分高兴。
终于得到了我的第一个基金面上项目,连续10年申请获得的第2个基金项目,到现在我还是非常激动,原来我是如此地向往它。现在基金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认同,一种肯定。
国家自然基金鼓励创新,所以你的idea一定要有原创性。什么叫原创,有几种可能:①上者:你在10分以上杂志发表过originalpaper,而且引用率很好;②中者:国际上最热门顶尖的东西,在国内开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你是这个领域的先行者;③下者:在小方向上,你有了4-5年的研究经历,有资格对目前存在的难点进行深层次挖掘。
对于写本子,说认真很容易,真正写的时候总感觉有点力不从心,没那么多东西可写。写初稿的时候还好,很快就把整个框架写完了,但内容不够饱满。之后就是往框架里添加详细内容。感觉有点像挤牙膏,越挤越少。到最后就成了检查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要尽量把问题说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别人有没有做过,做到了什么程度?你打算怎么做,能做到什么程度?难点在哪?创新点在哪?
回顾整个基金申请过程,个人觉得写申请书过程就是对如何科研的领悟过程。研究首先需对要解决的科学问题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不能人云亦云。对研究领域的概况有一定了解,并找到其关键点,只有这样研究才有了方向,研究也才有了意义。申请基金的要点就是创新性,创新点的选取更需要对本研究领域现状有充分的调研,只有清楚的认识研究现状及其不足,才能找到创新点,并制定出可行的研究路径。具备了上面要素才可以敲开研究的大门,基金申请的成功也就水到渠成。
单就申请书来说,它应该就是一份长期的实验规划。把2-3年的时间里想做的事情,系统地、逻辑性地表达出来。好的计划对课题进展无疑是有利的,但俗话说计划跟不上变化,尤其是在科研领域里表现得更加明显。在准备投入研究之前,还是要制定更加符合实际的短期实验计划。我常常做的是一些短期规划,一个月的,最多一个学期的。规划的周期越长,所用的文字就越少。因为长时期的规划其实就是一个个列出的提纲。
不要傻着把你可以解决的短板暴露出来,这事儿你自己知道就行了;优中选优不一定是指申请人的知识储备,实验技术,已经取得的成果,有时候还需要一些优越的经历支撑;不要盲从小道消息,一切以官方信息为准;无论如何,要相信国内科研的大环境是好的,只要你够硬,就果断暴露出来,不要怕风吹日晒的;做自己最重要,相信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就等于相信评委。
给申请青年基金的同仁们一个提醒,不要死抱博士期间的东西,你已经完成了博士论文,说明你的研究已经初步成型,相应的成果报道已经产出,评审专家可能对这个东西似曾相识,自然结果不会太好;此外,对于进入新的工作单位的同仁们,要考虑长远发展,能结合到新单位的研究优势最好不过,避免学术边缘化,把自己逼入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