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天坚守冰川,换来309米长的珍贵礼物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邬光剑即将前往,他是此次“古里雅冰川”中美等五国联合科考的野外执行队长,“开路”是他的首要任务,获取年龄最老冰芯是他的终极目标。缺氧、强风、大雪、糟糕的路况......诸多未知,无一不在考验着邬光剑身体与心理的极限。
在此次联合考察中,邬光剑第一个进入古里雅无人区,最后一个撤离,他坚守在营地,守候着冰川,整整53天未离开过。西昆仑山赠予了他们一份珍贵“礼物”:青藏高原上厚度最大(309米)、年龄最老(老于末次冰期)的冰芯。
20多年来,邬光剑从队员到队长,先后组织和参加了18次青藏高原冰芯钻取工作,钻取冰芯总长度累计超过2700米,用“冰芯”解读亚洲水塔的变化。
“机器化学家”是怎样炼成的?
自主阅读海量文献汲取前人智慧,制定实验方案,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完成实验全流程,思考出最优解,创造新的化学品和材料。
这正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罗毅、江俊团队的作品:8年攻关,他们开发和集成移动机器人、智能化学工作站、智能操作系统、科学数据与模型库,研制出“全球首个数据智能驱动的全流程机器化学家平台”(简称机器化学家)。
研究成果论文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期刊上。审稿人评价,该成果的“机器人系统、工作站和智能化学大脑都是最先进的” “将对化学科学产生巨大影响”。
田烨:保持年轻的秘诀?要干点让自己不舒服的事
弯弯的眉眼、白皙的皮肤、乌黑浓密的长发,初次见面时的田烨给人的印象就像一个温柔清秀的“90后”南方姑娘。简单的黑色高领毛衣、深蓝色牛仔裤加上一双利落的中跟靴,又给人感到北方姑娘的飒爽大气。
田烨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一名优秀博导,担任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已有6年。
“可以分享一下您保持年轻的秘诀吗?”
“要干点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田烨笑着对《中国科学报》说。
这句话也是她十余年来科研之路上破茧成蝶的心路历程。
黄迎新:沙改土,盐碱地变良田
中国科学院长岭草地农牧生态研究站(以下简称长岭站)曾有这样一块试验田,pH值达10.23~10.76,属于重度盐碱荒地,作物无法正常生长。
10多年来,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东北地理所)科研人员的治理下,这块试验田重现生机。2022年10月,长岭覆沙改良盐碱地块种植耐盐碱大豆品种的测产结果显示,平均亩产达211.08公斤。
“如果将松嫩平原盐碱地综合施策改良,种植玉米、大豆等作物,有望实现增产200亿斤至400亿斤粮食的潜力,也能缓解中国大豆高度依赖进口的困境。”长岭站副站长、东北地理所研究员黄迎新告诉《中国科学报》。日前,黄迎新获评2022年中国科学院年度先锋人物。
他们承担重要科研任务,但名字很少出现在论文里
这是一支很少被外人看到的团队。科技论文里很少有他们的名字,新闻发布会上也很少有他们的身影。但他们随叫随到,一年365天无休,手机24小时不静音。
胡钛是这个团队的“头儿”——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科学卫星综合运控中心团队负责人、主任。2月13日,团队被评为“2022年中国科学院年度团队”,胡钛笑着说:“这大概是我们多年支撑科学卫星运行的‘苦劳’吧。”
陈昶乐:在“古老”领域挑战“圣杯”
你可能没听说过聚烯烃,但在日常生活中你肯定接触和使用过它,比如塑料袋、矿泉水瓶盖、薄膜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国科大)教授陈昶乐的工作就是研究如何让这种材料性能变得更好。
变得更好,意味着这是一条向上的路,注定不那么轻松。“如果再选一遍,我一定还会选择化学。化学科研的道路虽然辛苦,但我乐在其中。我几乎每天都在工作,但事实上我不是在工作,而是在做喜欢的事情。”陈昶乐说。日前,他获得了2022年度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
谈及给青年学者的建议,陈昶乐表示:“我希望青年学者尽早找到自己真心热爱的领域并坚定地走下去,同时需要勇敢地走出舒适区,挑战新的研究方向。”
12个团队获2022年度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奖
9个研究集体、1名个人获2022年度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国家天文台快速射电暴研究集体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相变存储器研究集体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磁场变化的生物效应研究集体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研究集体
化学研究所绿色化学与技术研究集体
生物物理研究所染色质结构与表观遗传调控研究集体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水稻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协同调控机制研究集体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的相关研究集体或研究人员
20位青年学者获2022年度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
6名个人、3个团队分获2022年中科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称号
年度创新人物:中科院院士、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朱敏,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杨燕初
年度先锋人物: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杨良嵘、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黄迎新
年度感动人物: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邬光剑、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何祖华
年度团队: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科学卫星综合运控中心团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化学家团队、力学研究所“力箭一号”运载火箭研制团队
2月11日,中国科学院在2023年度工作会议上公布了2022年度杰出科技成就奖、青年科学家奖、科技促进发展奖,以及2022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名单。
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授予中科院院属单位在近五年内完成或显示影响的重大成果的研究集体或个人。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表彰在中科院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先进典型和作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人才。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奖表彰在服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公益等科技创新活动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团队。中科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表彰弘扬践行科学家精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科技创新作出重要贡献并展现出良好精神风貌的全院年度先进典型。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