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10月,美国大平原地区上空出现了一道“超级闪电”,其闪电距离达829公里,持续时间超过7秒,已被确认为有记录以来最长的闪电。这次闪电跨越了五个州,从德克萨斯州东部延伸至密苏里州。然而,当时的地基闪电探测系统未能全面记录其全过程。如今,关于这道“超级闪电”的研究已有所进展,最新研究成果于7月31日发表在《美国气象学会公报》上。
美国季风暴雨中的闪电。图片来源:Edward Mitchell/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MO)
此类“超级闪电”——即持续时间极长或距离极远的放电现象——通常出现在美国大平原地区及其他闪电高发区形成的巨大雷暴群中。但为何有些雷暴会产生“超级闪电”而另一些不会,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我们尚不清楚具体原因,”佐治亚理工学院的Michael Peterson表示。
为全面了解其范围,Peterson及其团队重新调取了地球同步卫星的数据,这类卫星搭载的相机可实时监测闪电活动。他们利用新开发的软件梳理了数百万个独立光脉冲,追踪闪电在风暴中蜿蜒分支的轨迹。
“每次捕捉到新的脉冲,我们就能了解该闪电如何随时间扩展,”Peterson说,“通过将这些点相连接,我们可以基本绘制出整个闪电的结构。”
他们发现,沿直线测量时,闪电最远的点距离为829公里,误差约8公里。这大致相当于伦敦与苏黎世之间的距离。沿闪电本身轨迹测量的总长度则远超1000公里。“一道超级闪电真的可以达到‘兆米’级的规模,”Peterson感叹道。
世界气象组织(负责记录极端天气事件)认证此次闪电为有记录以来最长的闪电,比2020年的前纪录保持者超出约61公里。
“我们从这一次闪电中观察到了超过100次的云对地的放电,”Peterson补充,“尽管这些超级闪电非常罕见,但每次发生时都极具破坏力。”(来源:中国科学报 金予飞)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75/BAMS-D-25-00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