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及奇异变形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MDPI Pharmacy |
|
论文标题:Risk Factors for Bloodstream Infections Due to ESBL-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Klebsiella spp., and Proteus mirabilis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3390/pharmacy11020074
期刊名:Pharmacy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pharmacy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目细菌(如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血流感染(BSI)是临床重大挑战,其危险因素可能具有地域差异性。明确当地的特定危险因素对于优化初始经验性抗菌治疗、减少不恰当用药至关重要。目前相关研究多关注特定菌种或更广泛群体,针对本地区常见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中ESBL产生的风险因素研究仍有待深入。为此,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的Mary Joyce B. Wingler和Mary Kathryn Vance及其团队开展了一项回顾性观察研究。该研究匹配分析了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发生上述病原菌血流感染的成年患者,旨在识别影响本地区ESBL产生的关键风险因素。
研究过程与结果
研究团队在美国东南部的大学医学中心开展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时间跨度为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通过电子病历系统,筛选出血培养呈阳性的成人病例,病原体限定为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通过1:2匹配设计,将50例ESBL感染患者与100例非ESBL感染患者(同种病原体)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电子病历收集患者基线特征、感染来源、免疫状态、90天内抗菌药物使用史等变量。单因素分析显示,ESBL组患者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1.90天内接受≥3种抗生素治疗(中位数3 vs. 2种)
2.既往ESBL感染史(18% vs. 0%)
3.医疗保健相关或院内感染比例更高(社区感染仅占10%)
4.中心静脉置管>2天(26% vs. 11%)
5.使用免疫抑制剂(50% vs. 29%)
多因素回归分析最终确定90天内使用>1种抗生素是ESBL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次要结果发现:ESBL组住院时间显著延长(11天 vs. 7天),但两组死亡率无差异(14% vs. 15%)。此外,ESBL组患者更常接受美罗培南经验性治疗,且静脉抗菌疗程更长(14天 vs. 6天)。
研究总结
本研究证实,90天内抗菌药物暴露是ESBL肠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可使感染风险增加3.4倍,与既往ESBL感染史共同构成关键预警指标。这一发现强调了抗菌药物管理(AMS)在遏制ESBL流行中的核心作用:临床应严格评估近期抗菌药物使用史,对高风险患者优先选择碳青霉烯类经验治疗,但需警惕过度使用可能诱导碳青霉烯耐药。值得注意的是,尽管ESBL感染延长住院时间50%,其死亡率与非ESBL感染相当,提示及时靶向治疗可改善预后。研究同时揭示临床实践中的优化空间:ESBL组仅4%患者实现口服降阶梯治疗,而近40%菌株对复方新诺明或氟喹诺酮类敏感,反映口服转换不足的问题。未来可通过药师主导的干预措施,结合ESBL预测评分模型,精准用药和疗程优化,既保障高危患者早期获得有效治疗,又守护现有抗菌武器的“保质期”。
Pharmacy期刊介绍
主编:Jon Schommer,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USA
期刊主题涵盖药学服务及临床药学实践、药学教育与培训、药物信息学、分析学及相关技术、药物经济学、法律法规等药物及医疗卫生领域多个方面。目前期刊已被ESCI (Web of Science)、PubMed、PMC、Embase等多个数据库收录。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