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宽禁带钙钛矿(≥1.65 eV)被视为叠层、半透明及室内光伏的“黄金材料”,却长期受困于相分离、缺陷多、大面积制备难三大顽疾。溶剂工程是实现高质量钙钛矿成膜的关键。针对传统 MAPbI? 的溶剂工程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宽禁带钙钛矿材料在该领域仍属空白。
俄罗斯Parfenova团队独辟蹊径,采用“双溶剂工程”策略,在经典DMF中引入DMSO、NMP或AcN,结果表明,任何 DMF-X 二元溶剂体系均可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但最佳 X 溶剂比例及其作用机理各不相同。其中,添加 2.4 M DMSO 最能提升实验室器件的效率与稳定性;而引入 AcN 则可制备出有效面积 25 cm2、效率达 10% 的微型模组。该成果以Enhancing the MA-free mixed halide perovskite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through bi-solvent engineering approach为题发表在Light: Advanced Manufacturing。
图1展示了 n-i-p 器件结构(ITO/SnO2/PCBA/钙钛矿/PTAA/VOx/Al)以及双溶剂中不同辅助溶剂及浓度对电池关键参数——光电转换效率(PCE)、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密度(JSC)和填充因子(FF)的影响。纯 DMF 基准体系的效率约为 11–12%;加入第二种溶剂后,效率分别提升至:2.4 M DMSO 体系 12–13.5%,0.72 M NMP 体系 12–13%,1.2 M AcN 体系 11.5–12.5%。可以观察到,AcN 的加入主要使 FF 从 60% 提高到 67%;NMP 的加入将器件 JSC 从 17.3 提升至 18.3 mA/cm2;而 DMSO 则同时提升 JSC(17.3 → 18.5 mA/cm2)和 FF(60 → 67%),带来 PCE 的最大增幅。这表明不同溶剂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机制各不相同。

图1:不同双溶剂工程对太阳能电池关键参数的影响。
稳态荧光测试表明,仅加入 DMSO 的双溶剂显著提高了荧光强度。时间分辨荧光(TRPL)用于评估不同样品的相对缺陷密度:载流子寿命缩短对应更快的荧光衰减。TRPL测试给出了平均载流子寿命随辅溶剂浓度的变化规律:所有辅溶剂的加入均延长了载流子寿命,且τ的峰值与器件 PCE 的峰值浓度一致——AcN 在 1.2 M、NMP 在 0.72 M、DMSO 在 2.4 M,说明器件性能提升与宽禁带钙钛矿缺陷密度降低密切相关。
为深入理解溶剂对器件缺陷态的影响,开展了 Suns-VOC、SCLC 和阻抗谱测试(图2)。SCLC 采用电子单极器件结构 ITO/SnO2/PCBA/钙钛矿/PCBM/BCP/Mg/Al,通过低功函数 Mg 电极抑制肖特基势垒,并用脉冲 SCLC 减少离子迁移干扰。Suns-VOC 给出的理想因子显示:纯 DMF 最高(1.45),AcN 1.2 M(1.29)、NMP 0.72 M(1.31)、DMSO 2.4 M(1.21)依次降低;SCLC 得到的电子陷阱密度亦呈同样趋势,DMSO 2.4 M 陷阱浓度最低,与理想因子结果一致。阻抗谱在 100 mW/cm2 和 3 mW/cm2 光照下进行。NMP 0.72 M 和 DMSO 2.4 M 在两光照强度下均表现出更高的复合阻抗,显示复合速率低于纯 DMF 和 AcN 1.2 M。界面陷阱相关的低频电容 CLF 在 100 mW/cm2下差异不大,但在 3 mW/cm2 下 AcN 体系的 CLF 最高,与 SCLC 的高陷阱密度一致。DMSO 体系在 100 mW/cm2 时出现独特的中频半圆,表明高载流子密度下电荷提取受限。

图2:基于四种钙钛矿层溶剂体系(纯 DMF、AcN 1.2 M、NMP 0.72 M、DMSO 2.4 M)的 Suns-VOC 、SCLC 曲线和不同光照下的阻抗谱曲线
三种辅助溶剂 AcN、NMP 和 DMSO 均对器件参数产生积极作用,但各自提升效率的机理并不相同。加入 2.4 M DMSO(17.2 vol%)同时提升 Jsc 与 FF。电流显著增长主要归因于“褶皱”形貌和晶粒长大(SEM、截面 SEM 及 AFM 均可见),晶粒质量与尺寸提升也改善了 FF,稳态荧光(SSPL)增强,表明自由载流子浓度增加; 引入DMSO加剧了界面复合,并产生从钙钛矿到传输层的注入势垒,使 Voc 轻微下降、100 mW cm-2阻抗谱出现第三个半圆、RLF 下降及 CLF 上升,理想因子 1.21 最接近 1,结合低 Voc,说明界面 Shockley–Read–Hall 复合占主导;加入 0.72 M NMP(7 vol%),提高 Jsc,FF 微增,Voc 几乎不变,厚度未变,载流子寿命延长、理想因子降低,表明体相质量略有改善,但晶界缺陷依旧存在,阻抗 CLF 与 RLF 几乎不变,说明 NMP 不恶化钙钛矿/CTL 界面,这一点与 DMSO 和 AcN 不同;加入 1.2 M AcN(8.6 vol%),使 FF 从 60% 显著提升至 67%。,薄膜体相质量显著改善,表面平整、缺陷减少,串联电阻下降,提升 FF。光稳定性测试表明,双溶剂体系均优于纯 DMF,DMSO 2.4 M 薄膜最稳定。
在25 cm2(有效 13.2 cm2)六片串联模组测试中(图3)AcN 1.2 M 体系效率 9.7%,Voc 与 FF 最高;纯 DMF 次之;DMSO 与 NMP 体系因褶皱或体相缺陷导致 FF/Voc 骤降,旋涂放大困难。

图3:钙钛矿微型组件的 J-V 曲线
总之, DMF 与 AcN、NMP、DMSO 三种双溶剂体系均能提高实验室器件效率,但所需浓度各异,DMSO 优化体相却牺牲界面,NMP 对界面最友好,AcN 体相和界面综合最佳且最适于放大;后续工作需深入解析界面陷阱并匹配宽带隙专用传输层,以进一步提升效率与稳定性。(来源:先进制造微信公众号)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37188/lam.2025.039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