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ASE 亮文解读:基于优化氮肥管理的土壤酸化阻控策略 |
|
论文标题:Mitigation strategies for soil acidification based on optimal nitrogen management
期刊:Fronti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 Engineering
作者:Pengshun WANG, Donghao XU, Prakash LAKSHMANAN, Yan DENG, Qichao ZHU, Fusuo ZHANG
发表时间:15 Jun 2024
DOI: 10.15302/J-FASE-2024562
微信链接:点击此处阅读微信文章
耕地保育与产能提升
Soils for Food Security
专 辑 文 章 介 绍
· 第二篇 ·
▎论文ID
Mitigation strategies for soil acidification based on optimal nitrogen management
基于优化氮肥管理的土壤酸化阻控策略
发表年份:2024年
第一作者:王朋顺
通讯作者:徐东昊,朱齐超
邮箱:dominic.xu@foxmail.com, qichaozhu@126.com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
Cite this article :
Pengshun WANG, Donghao XU, Prakash LAKSHMANAN, Yan DENG, Qichao ZHU, Fusuo ZHANG. Mitigation strategies for soil acidification based on optimal nitrogen management. Front. Agr. Sci. Eng., 2024, 11(2): 229–242 https://doi.org/10.15302/J-FASE-2024562
· 文 章 摘 要 ·
土壤酸化是全球粮食生产面临的严重制约因素。本文探讨了土壤酸化的主要成因,重点关注氮肥的作用,并提出了基于优化氮肥管理的阻控策略。自然酸化主要由弱酸淋溶引起,受气候和土壤条件影响,而人为酸化则主要由过量施用氮肥、硝酸盐淋溶和作物收获移除碱性阳离子引起。此外,低土壤酸缓冲能力也会加速酸化过程。本文针对不同土壤酸化阶段提出针对性的阻控策略,强调了弱酸性土壤降低土壤酸化速率和补充盐基离子的重要性,有效的阻控措施包括优化氮肥用量和形态,调节氮转化过程,通过土壤–作物综合管理优化土壤酸化阻控与土壤缓冲能力提升。
· 文 章 亮 点 ·
1. 土壤酸化取决于质子的产生和土壤的缓冲能力。
2. 农田土壤酸化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
3. 氮转化是人为土壤酸化的主导因素。
4. 基于酸化程度和速率构建差异化管理策略以有效应对农田土壤酸化。
5. 优化氮肥用量和氮形态是减缓土壤酸化的有效措施。
· Graphical abstract ·
· 研 究 内 容 ·
▎引言
土壤对陆地生态系统至关重要。然而,全球约33%的耕地处于中度至高度退化状态,土壤酸化是主要类型之一。土壤酸化会限制作物生长,降低磷和阳离子有效含量,活化有毒的铝和锰,并增强重金属的有效性,对作物和动物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食品质量和人类健康。
▎土壤酸化的原因与过程
1. 土壤酸化的原因
土壤酸化的原因多样,主要包括自然酸化、大气酸沉降、酸性肥料使用和作物吸收等。自然条件下,弱酸性阴离子的解离会释放H+,导致土壤酸化,这在湿润森林生态系统中尤为显著。然而,人类活动如燃烧化石燃料、施用酸性肥料及作物收获等大大加速了酸化过程。农业上,氮肥的过量施用,特别是铵基肥料,显著加速了土壤酸化。同时,作物在吸收养分过程中,为了电荷平衡会释放H+,不同作物引起的土壤酸度变化有所不同,其中豆类作物的酸化潜力较高。
2. 土壤酸化的主要过程
在土壤–植物体系中,养分转化和元素循环会产生质子或氢氧根离子 (与H+的消耗相当)。其中最重要的元素包括碳、氮、阳离子 (碱性阳离子和Al3+),以及阴离子 (H2PO4–、SO42–和Cl–),相关过程详见表1。
表1 碳、氮、阳离子和阴离子循环中H+产消过程的一些反应方程
▎农田土壤酸化的主要因素
1. 施用化肥
氮肥施用是土壤酸化的重要因素。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氮肥消费国,其利用率却低于50%,导致大量氮流失。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中国农田氮肥过度施用使主要农田土壤pH值下降0.5个单位,酸化速度快于欧洲森林但类似于澳大利亚农田。全球范围内,氮添加使土壤pH平均下降0.26。氮肥通过扰动土壤–植物系统的氢离子循环加剧土壤酸化,其中氮的形态起关键作用。氮的转化和NH4+、NO3–的吸收均影响酸化过程 (图1)。铵态氮肥因硝化过程和NO3–淋溶具有高风险。1 mol NH4+硝化形成1 mol NO3–产生2 mol H+,若NO3–被植物吸收则释放1 mol OH–。在沙质土壤中,NH4+的硝化和NO3–淋溶对土壤酸化的影响尤为显著。
图1 与土壤酸化相关的氮转化过程。
相比铵态氮肥,液氨和尿素的酸化能力较低,因其转化为NH4+时消耗等摩尔量的H+。有机肥中的氮形态与尿素类似,但其碱度较高,可缓解土壤酸化。硝态氮肥不产H+,植物吸收NO3–会释放等量OH–,具备提升土壤pH的能力。一般来讲,氮肥类型的酸化能力排序为:铵态氮肥>非电荷氮肥>硝态氮肥。长期定位实验证明氮肥类型影响土壤酸化,如150年的Park Grass实验中,硫酸铵降低土壤pH 1.7个单位,而硝酸钠提升0.7个单位。最近研究指出,中国农田超过55.1%的H+产生可归因于氮肥。氮肥对中国土壤酸化贡献大,主要因为施用量超出作物需求。
2. 作物收获和残留物管理
植物导致土壤酸化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过量吸收阳离子产生净H+排放,二是收获作物时移除了盐基离子,降低了土壤酸缓冲能力。植物吸收阳离子时会伴随吸收阴离子,植物分解时会释放羟基离子以中和产生的H+。理论上,若不考虑转化损失,将植物整株归还土壤不会对土壤造成酸化,因为阳离子流失,只有碳输入。这样可以增加土壤有机碳和阳离子交换量,提升土壤缓冲力。持续收获移除会导致土壤永久酸化,且影响随生物量增加而增强。
3. 土壤酸缓冲能力
土壤酸化受土壤自身缓冲能力影响,母质矿物、土壤类型、土壤有机质 (SOM) 含量是重要决定因素。母质差异导致土壤特性不同,进而影响缓冲能力和酸化过程。石灰性土壤的缓冲能力依赖于碳酸盐含量。高阳离子交换量 (CEC) 意味着强酸缓冲能力。土壤质地、粘土矿物组成与酸缓冲能力紧密相关,砂质土壤易导致阴离子淋失,加剧酸化。
▎基于优化氮肥管理的土壤酸化阻控策略
1. 土壤酸化分类治理方案
氮肥是加剧土壤酸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提出优化氮肥管理的策略来阻控土壤酸化,根据酸化速率、土壤缓冲能力及土壤pH值制定方案,并通过优化土壤–作物管理,降低酸化速度、提升土壤缓冲能力并减少酸化危害。在pH值高于6.5的土壤中,土壤酸化影响较小,但长期酸化可能耗尽碳酸盐缓冲物质,因此定期监测土壤质量和pH值对避免酸化风险很重要。在pH值5.5–6.5的微酸性土壤中,酸化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需采取措施降低酸化速率并补充盐基离子。当土壤pH值低于5.5时,酸化会降低作物产量,应通过施用碱性物质提高土壤pH值或选择耐铝作物,同时优化氮肥使用和提高土壤缓冲能力以保证可持续生产。
2. 优化养分管理阻控土壤酸化
中国南部近半农田呈强酸性。若维持目前的养分投入水平,到2050年因土壤酸化导致的粮食产量损失将达全国总产量的16%以上。氮循环是土壤酸化的主因,因此需采取基于氮素调控的养分管理措施,如优化氮肥施用量和形态、管理氮素转化及实施综合土壤–作物系统管理,以阻控酸化。
优化氮肥施用量。应根据作物需求调整氮肥用量,以提高氮素利用效率。荟萃分析显示,减少氮肥投入可有效减缓土壤酸化。田间试验也表明优化氮肥施用可降低酸化速率。
优化氮肥形态。研究显示,硝态氮肥能提高根际土壤pH值。因此,在旱地作物可使用硝态氮肥,减少铵态氮肥投入,以降低土壤酸化。有机肥能提高土壤酸缓冲能力,部分替代化肥可有效阻控土壤酸化。此外,联合施用尿素和生物炭,或使用缓释肥,也可阻控土壤酸化。
管理氮转化过程。硝化过程产生H+,导致土壤酸化。使用硝化抑制剂可阻控硝化作用,减少NO3–淋溶。在特定土壤中,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和生物炭配施可减少NH3挥发、N2O排放和N浸出损失。
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建议精准施肥与田间管理结合,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并阻控农田酸化。如,化肥深施、精准施肥与优化管理结合,可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养分利用率和产量,减少损失进而阻控土壤酸化。
· 结 论 ·
土壤酸化是全球粮食生产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之一。自然酸化由碳酸氢根和有机酸伴随盐基离子的净淋失引起,受降水影响较大。但人类活动,如过量施氮和作物持续移除盐基离子,大大加剧了农田土壤酸化。针对不同pH值土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酸化阻控策略。pH>6.5的土壤酸缓冲能力强,需长期监测土壤碳酸盐含量和pH值。pH<5.5的强酸性土壤可能面临铝毒风险,需提高pH值以确保作物正常生产。pH5.5–6.5范围内土壤对酸投入最为敏感,需降低酸化速率并增强土壤酸缓冲能力。优化氮肥管理是维持作物生产最佳pH值的核心,具体包括优化氮肥施用量,管理氮形态,优化氮转化过程,以及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这些策略可减少硝酸盐淋失、降低盐基离子损失,减少氮转化产生的氢离子,从而协同实现土壤酸化阻控、作物生产与污染减排,促进农业可持续生产。
【作者及团队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