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梦翰等 来源:《自然—人类行为》 发布时间:2024/5/21 11:14:55
选择字号:
多学科交叉,复旦为汉语方言传播模式提供新视角

 

5月13日,复旦大学现代语言学研究院、复旦大学智能复杂体系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实验室研究员张梦翰团队携手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徐书华团队及金力院士团队,系统整合了语言学、群体遗传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深入解析了汉语方言内部的精细化结构和地理分布规律,同时结合现有的群体遗传数据,系统分析了中国各地语言和群体遗传结构之间的关系,透视了汉文化传播和融合的多重模式,为探究汉族人群的人口活动与语言文化交融的复杂历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相关研究发表于《自然—人类行为》。

在汉语方言的演化历史中,由自然灾害、战争或经济因素驱动的大规模人群迁徙以及科举制度、印刷术所促进的社会学习等因素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此前,对汉语方言传播模式的研究大多依赖于历史材料的总结,并辅以遗传证据为佐证。受限于研究方法,目前尚难以全面刻画汉族人群语言演化的全貌。

研究团队通过对926个方言点的1018个词汇特征进行量化分析和空间投影,发现汉语方言的多样性与地理分布密切相关,其词汇差异呈现明显的南北梯度分布,而大型山川河流作为地理屏障,进一步促进了方言群体之间的分化。方言变体的形成还与区域间广泛的语言横向交流密切相关。

此外,中部地区方言呈现出多重来源的语言接触痕迹,形成了所谓的“方言熔炉”,显示了多样的语言成分集成,构成复杂的方言体系,反应了不同方言群体长期共存以及互相作用的结果。

研究团队对比中国汉族人群的语言结构和遗传结构之间的关系发现,语言、基因、地理距离三者间分别存在两两强相关性。但当基因距离保持不变时,语言和地理分布之间的相关性变得不显著,这表明人口扩张模式在汉语方言演化中起到了主要作用。(来源:复旦大学 江庆龄)

汉语方言主成分分析、网络分析及祖源构成推断。图片来源于《自然—人类行为》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62-024-01886-9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