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Xiyan Xu等 来源:《气候动力学》 发布时间:2020/4/1 14:03:50
选择字号:
亚洲季风区湿地甲烷排放研究获进展

 

强La Nina事件、亚洲季风与西北太平洋副高对Cf和Cw区域降水的调控从而影响湿地甲烷释放的示意图.jpg

强La Nina事件、亚洲季风与西北太平洋副高对Cf和Cw区域降水的调控从而影响湿地甲烷释放的示意图。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合作,在亚洲季风区湿地甲烷排放方面的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气候动力学》上。

甲烷作为温室气体,百年内的全球增暖潜能约为二氧化碳的28倍。湿地是最大的自然排放源,每年约贡献全球甲烷总排放量的1/3,且排放量的估算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全球约35%的湿地位于20°N-30°S的低纬地区,高温和充足的降水使得湿地甲烷的产生和排放能力都远远高于中高纬地区,每年平均排放量超过全球湿地甲烷总排放的65%。因此,理解甲烷释放和气候参数之间的关联,揭示大尺度环流特征和季风系统对甲烷排放的影响机制至关重要。

根据11个用于全球湿地甲烷估算的陆面模式发现,2000~2012年间亚洲季风区湿地甲烷排放整体缓慢上升,但热带和暖温带季风区域分别在2008年、2011年和2009年出现甲烷排放的显著低值。

科研人员通过深入研究亚洲季风气候区湿地甲烷排放异常年份的水、热特征,建立了环流特征、水热分布、湿地面积和甲烷排放动态的关联:2008年热带季风区的对流活动偏弱,沃克环流上升支东移,同时伴随着印度尼西亚地区的降水量和甲烷释放偏低;强La Nina事件的衰减年,菲律宾海的对流活动增强,导致副热带高压位置偏东,影响西太副高西南侧的水汽输送,造成暖温带季风区降水量和湿地面积减少,最终出现2009年和2011年湿地甲烷释放停滞的现象。(来源:中国科学报 张晴丹)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7/s00382-020-05219-0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