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亚平等 来源:MBE 发布时间:2017/9/25 14:12:51
选择字号:
张亚平等揭示实验大鼠起源和驯化遗传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课题组与吴东东课题组合作,通过比较野生褐家鼠和实验大鼠的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解析了实验大鼠的起源和驯化遗传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分子生物学与进化》杂志上。

实验大鼠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模式动物,由野生褐家鼠驯化而来,也是一种家养动物。与其野生祖先褐家鼠相比,实验大鼠在形态、行为及生理方面发生很大变化,但实验大鼠的起源以及导致其被驯化成功的机制尚不清楚。

研究人员利用群体遗传学方法,在全基因范围内扫描了野生褐家鼠与实验大鼠群体之间出现分化的区域,发现大量神经系统基因在大鼠驯化过程中受到人工选择作用,例如,在学习记忆方面起重要作用的FOXP2和B3GAT1,以及节律相关基因CLOCK。这些基因在实验大鼠的神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有助于提高学习记忆能力。研究人员推测学习记忆能力的提高可能是实验大鼠被驯化的关键。此外,基于转录组分析及qPCR数据揭示能量代谢相关基因在实验大鼠大脑组织中显著上调,这为进一步揭示实验大鼠驯化的遗传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来源:科学网 郭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潮汕环线高速京灶大桥主桥完成荷载试验 植物入侵影响热带珊瑚岛土壤碳库机制
南极两座火山“令人不安” 深部脑刺激促脊髓损伤者康复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