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立达等 来源:《白垩纪研究》 发布时间:2017/3/13 10:44:19
选择字号:
吉林省延边朝鲜自治州发现恐龙足迹群

 

 
邢立达抱着留下恐龙足迹的化石
 
 
本次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
 
2017年3月8日,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为首的中外科学家宣布,他们在吉林省延边朝鲜自治州发现了恐龙足迹群,这为我们研究东北亚白垩纪恐龙动物群的分布以及多样性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该论文发表在国际著名刊物《白垩纪研究》上。
 
足迹属于大型恐龙
 
化石的研究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邢立达副教授介绍,这次发布的论文是从2015年开始的对当地科学考察行动的一次阶段性总结:“这个化石点的规模不大,其位置位于延边铜佛寺镇山郊公路一侧。”邢立达告诉北青报记者,“这个化石点约20年前就已发现,是由日本学者发现的,但当时做的研究相对简单,我们展开新的探索后发现了大量新的足迹。”邢立达介绍说,此次的发现有巨大的鸭嘴龙类足迹,足迹的完整尺寸推测可达55厘米,制造这个足迹的恐龙体长能达7米以上,是非常大型的恐龙。
 
根据脚印邢立达分析,与这些大型鸭嘴龙类恐龙生活在一起的还有凶猛的肉食性恐龙,这些肉食性恐龙足迹大小差别较大,最大的足迹可达43厘米,最小的只有21厘米,前者的体型推断为约5至6米,后者的体型为前者的一半。所有这些足迹掺杂在一起,显得非常杂乱,“这表明该地区是肉食性恐龙经常出没的区域。”一同参与考察的资深韩国恐龙足迹学家金景洙教授表示。
 
垂直石壁上有多处脚印
 
邢立达告诉北青报记者,此次在延边的恐龙足迹发现,不仅为复原该地区恐龙时代的面貌有着很大的帮助,而且还促进了不同区域恐龙动物群之间的对比。
 
邢立达等人在论文中指出,中国和韩国同时代的恐龙足迹组合有所不同,韩国的白垩纪恐龙足迹群包括了鸟脚类,蜥脚类,三趾型和两趾型的兽脚类,翼龙和鸟类足迹等,相比之下,铜佛寺的足迹群显得比较单一。这可能是化石保存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受古环境限制而不利于一些小型的造迹者活动。
 
邢立达给北青报记者讲述了发现足迹的一些趣闻。他说,在考察临近结束的时候,有人觉得一处石壁很奇怪,大家经过研究发现,石壁上有多处恐龙脚印。北青报记者从这处石壁的照片看到,该石壁并不高,表面覆盖着一些植物,如果不是邢立达对照片进行了标记,很难看出上面有恐龙脚印。
 
对于为何恐龙脚印会出现在接近90度垂直于地面的石壁上,邢立达称,这可能是因为当时恐龙留下脚印后,脚印很快被沙土覆盖,经过时间的洗礼成为了化石,随后在漫长的时间中,当地产生了一些地质活动,将这些脚印重新露出地面,并且形成了垂直于地面的石壁。
 
曾遇到盗挖恐龙脚印者
 
“在距今1亿年前的白垩纪,这个区域很可能是一片湖泊的浅水边缘,大量恐龙在此戏水、捕食,是非常重要的恐龙足迹学证据,我期待未来还能发现更多的足迹化石。”但是令邢立达遗憾的是,20年前日本学者记录到的一些化石脚印在这次的考察中并没有找到,邢立达称,虽然脚印的消失可能是由于洪水冲刷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但不排除有人盗挖的可能性。
 
“我们以前曾经遇到过一些恐龙脚印被人切割盗走的情况,而这次发现的一些脚印也处在人烟稀少的地区,我们建议当地政府可以将这些脚印保护到博物馆中,避免遭到不法分子的伤害。”(来源:北京青年报 屈畅)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星链卫星让射电望远镜“失明”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十大注意事项
我国卫星数据通信方式迎来重大变革 固体核磁共振新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