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在线发表在《当代生物学》杂志的一项成果,展现了前所未知的“劫后余生”场景。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张元动研究员、马俊业副研究员、英国威尔士国立博物馆Botting和Muir博士、浙江省地调院汪隆武高工等组成的团队,在浙江安吉发现奥陶纪末的特异埋藏化石群——安吉动物群,揭示了奥陶纪末的生物大灭绝后的奇异海洋生物世界。
发生于奥陶纪末的生物大灭绝事件(距今4.45亿年前)是显生宙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在短时间内导致当时海洋生物85%的物种灭绝(当时陆地生物尚未进化成型),生物群落结构瓦解。由于灭绝期和残存期的时限短暂,记录残缺不全,我们往往难以拥有足够证据来重建当时的场景。
安吉动物群产于浙江省北部的安吉县杭垓镇和孝丰镇,主要分布在赋石水库岸边。目前,在水库周边100平方公里范围内,从至少7个地层剖面的同期地层中发现了该动物群。该动物群以底栖固着的海绵动物占绝对优势,属种异常丰富,同时也有一些底栖生活的节肢动物、棘皮动物,以及死后沉落海底并一起埋藏的笔石、腹足类和鹦鹉螺等浮游、游泳生物。在其他时期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后的残存期也同样出现丰富的海绵化石。
安吉动物群的发现,揭示了大灾变后的残存期海底并非以往所认为的那样沉寂和荒芜,在海洋深处仍有丰富的多门类、多生态的生物繁衍生息。(来源:科技日报 张晔)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