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杨包括中国山杨、欧洲山杨和美洲山杨3个物种,是北半球森林群落中最为重要的建群树种。但关于3个物种的起源机制及其分类学界定却一直没有解决。对此,中国林科院林业所张建国课题组通过对全球山杨分布区大范围居群采样,揭示了山杨三大物种形成机制。相关成果发布于《分子生态》。
山杨3个物种的遗传多态性均比较高,但差异不明显。大约总变异的10%来源于种内居群间,大部分变异来源于居群内,显示出山杨物种超强的长距离基因流特点。3个物种间遗传分化达到极显著水平,且互不共享叶绿体DNA单倍型,属于典型的地理隔离物种形成模式。
基于叶绿体片段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美洲山杨最早分化出来,与中国山杨和欧洲山杨形成姐妹关系。通过深入研究,科研人员进一步发现:美洲山杨最先在美洲大陆形成,然后经白令陆桥扩散至亚欧大陆,大约在晚中新世时白令陆桥消失,阻断了美洲山杨和欧亚大陆山杨的基因交流。随后大约在上新世早期,青藏高原隆升,将欧亚山杨区系进一步隔离分化形成欧洲山杨区系和中国山杨区系。白令陆桥的断裂和青藏高原的隆升这两个地质历史事件直接驱动了3个山杨物种的形成。(来源:中国科学报 彭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