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年多的密切合作,中科院三个课题小组的创新研究终于结出硕果。北京时间2月12日,《细胞》杂志子刊《细胞—干细胞》杂志在线刊发了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周琪、北京基因组所研究员杨运桂和遗传与发育所研究员王秀杰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这项研究发现,“腺嘌呤第6位氮原子上的甲基化修饰”(以下简称“m6A修饰”)的形成受微小RNA(microRNA)的调控,参与促进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的形成。这是科学家在干细胞多能性、非编码RNA和RNA修饰等交叉领域中的一项重大突破。
目前,RNA分子上已发现了100多种类型的修饰,其中m6A修饰是含量最多的一种修饰,与恶性肿瘤、白血病、肥胖等疾病紧密关联,是生命科学领域最新的研究热点。
2012年,在中科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战略性先导专项”的支持下,周琪、杨运桂和王秀杰整合各自在干细胞、RNA修饰和生物信息学方面的研究优势,领导各自的研究小组开展攻关。
王秀杰小组通过数据分析发现,m6A修饰的RNA序列区域存在与微小RNA的序列互补配对的现象。随后,杨运桂小组通过系统实验证明,微小RNA可以通过序列互补的关系,引起RNA相应区域m6A修饰的产生。周琪小组开展的生物学实验则发现,提高m6A修饰水平可以促进小鼠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能性干细胞,表明m6A修饰是细胞重编程的调控因素之一。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在着手围绕m6A修饰,设计细胞重编程的全新方法。
自2014年8月起,中科院启动“率先行动”计划,力图从根本上突破体制机制壁障。研究人员期待,在“率先行动”计划统揽下,更多优势互补的研究团队通力合作,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来源:中国科学报 甘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