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祥瑞等 来源:《麻醉学》 发布时间:2012-5-11 9:57:55
选择字号:
针刺预处理具有强大免疫调节作用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Electroacupuncture Improves Survival in Rats with Lethal Endotoxemia via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的文章,发现针刺预处理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使内毒素血症大鼠的生存率由20%提高至80%,并且这种调节作用与电针对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控密切相关。这首次从整体水平证实,在介导针刺的免疫调节作用时,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并非绝对的制衡与对抗的关系,相关成果公布在麻醉学专业的顶级学术期刊Anesthesiology上。
 
这项研究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医院麻醉科王祥瑞教授,宋建钢博士,郑拥军博士等组成的研究小组完成,首次从整体水平证实,在介导针刺的免疫调节作用下,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并非绝对的制衡与对抗的关系,在中枢两者相对独立,而在外周两者则是协同作用关系,这改变了以往关于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作用相对立、相拮抗的传统观念。这项研究得到了973项目的资助。
 
三十年多年的临床实践表明,与单纯全麻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相比,术前和术中复合电针内关等穴位刺激可显著改善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循环功能的稳定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但是,电针穴位刺激产生机体保护作用的现代科学机制依然不清楚。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自主神经系统与固有免疫系统之间具有相互影响和调节的关系,而手术创伤、体外循环以及脏器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即固有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是导致心脏手术术后并发症产生、预后延迟、甚至死亡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鉴于电针可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推测电针在心脏手术中的脏器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激活体内相关的神经免疫调节通路有关。
 
为了验证这一假说,研究人员采用内毒素血症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大鼠模型,并应用相关技术干预自主神经功能,结果发现电针预处理能够抑制全身炎症反应,显著提高大鼠的生存率,这种作用与电针对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有关,即在中枢与M型胆碱能受体的激活有关,而与交感兴奋性无关;在外周,则需要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协同作用从而发挥电针的保护作用。
 
从神经免疫学的机制研究而言,这一研究首次从整体水平证实,在介导针刺的免疫调节作用时,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并非绝对的制衡与对抗的关系,在中枢两者相对独立,而在外周二者则是协同作用关系,这改变了以往关于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作用相对立、相拮抗的传统观念。其临床意义在于,这一研究为针刺治疗免疫性疾病提供了现代科学依据,为拓展电针穴位刺激在围术期的应用范围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即针刺将不再局限于镇痛作用,更重要的在于发挥其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改善手术患者的预后。(来源:生物通 万纹)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