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明永等 来源:《科学报告》 发布时间:2012-11-20 14:09:35
选择字号:
研究揭示一种天然免疫应答逃逸新机制
 
去年Nature出版社创办了一新的Open Access期刊:“Scientific Reports”,这是Nature出版社对开放获取的一种尝试,目前这一期刊主要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和地球科学方面的内容。
 
近期第三军医大学,美国Frederick国家癌症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关键病原菌:李斯特菌在入侵机体时,免疫系统做出应答的新机制,并指出了两种G蛋白偶联甲酸基肽受体亚型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这一成果就公布在11月的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
 
文章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为第三军医大学刘明永(Mingyong Liu)研究员,另外一位通讯作者为美国Frederick国家癌症研究院王吉民教授,论文第一单位为第三军医大学。
  
李斯特菌(学名:Listeria monocytogenes),又名单核球增多性李斯特菌,是一种兼性厌氧细菌,为李斯特菌症的病原体。它主要以食物为传染媒介,是最致命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造成二至三成的感染者死亡。研究显示,约一成的人类消化系统内滋长有李斯特菌,并且这种细菌能经由孕妇感染腹中胎儿、引发脑膜炎,因此怀孕妇女通常不建议食用未经低温杀菌的食物。
 
之前的研究发现生物机体对于李斯特菌的抵抗力在于免疫应答以及中性粒细胞被召集至感染位置,在早期作出关键应答反应。小鼠嗜中性粒细胞能表达两种G蛋白偶联甲酸基肽受体(formylpeptide receptor)亚型:FPR1和FPR2,这些作用因子能识别细菌和宿主来源的趋化因子,比如用于细胞迁移和激活的李斯特菌肽。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如果Fprs出现缺陷,就会加剧感染小鼠的感染严重程度,以及增加其致死率。并且研究人员也通过深入分析,发现了这一作用的分子机制——早期中性粒细胞被召集到肝脏的这一过程会受损,其中FPR1和FPR2是中性粒细胞唯一能感应李斯特菌趋化因子信号,以及生成杀菌超氧物歧化物(bactericidal superoxide)的受体。
 
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在受到李斯特菌感染的小鼠肝脏中,Fprs是中性粒细胞早期浸润,并且有效消灭入侵病原菌的必不可少的“排头兵”。
 
关于免疫系统与病原体之间的关联,近期还有一项有趣的研究发现肠致病性大肠杆菌非常“聪明”,当它进入人体细胞后就会释放一种蛋白,而这种蛋白能够帮助它免遭人体免疫系统的追杀。研究人员认为,这一研究“揭示了一种天然免疫应答逃逸机制”。
 
研究人员发现,当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进入人体细胞后,就会向人体细胞内注入一个名为Tir的蛋白,该蛋白其中一段的模样与细胞中的宿主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十分相似。这样在免疫细胞表面,就存在了2种蛋白分子片段,一种是ITAM,当它识别出细菌时,会传递信号去指示免疫系统赶紧前来抵御入侵;另一种是ITIM,当它遇到正常外界信号时,在Tir蛋白中的一小段序列就会冒充ITIM,传递出假信息,以掩盖ITAM传递的信号,这就使细胞不去激活免疫系统,从而帮助这种大肠杆菌躲过免疫系统的追杀。这种细菌进入肠道后,会钩在肠壁细胞上,使自己不被排出体外,时间一长,就会钩破肠壁细胞,导致难以治愈的腹泻。
 
这一机制很可能是病原体逃避宿主免疫反应的一个普遍机制,除了肠致病性大肠杆菌以外,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等不少病原体都具有这种逃逸追杀的策略。(来源:生物通  万纹)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