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蛋白的进化树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于军研究员和肖景发副研究员及其团队参与完成的国家自然基金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种属特异性小蛋白的功能和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论文被《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PIBB)网络版接收。
小蛋白(小于个100氨基酸长度的蛋白)在原核和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但由于计算生物方法和实验技术上存在缺陷,早期针对小蛋白的研究仅仅局限在一些小蛋白家族的功能分析上,并没有跨真核物种的大规模组学分析来揭示小蛋白的功能和进化特征。基因组所较早地开展了针对小蛋白的研究工作,公布了8种真核生物小蛋白功能和进化方面的研究成果。
该研究团队对这8种真核生物的蛋白和潜在的开放阅读框的基因进行全基因组尺度的计算分析,长度小于100氨基酸的蛋白按照序列保守性划分成三类(分别是普遍存在的小蛋白、只存在于脊椎动物的小蛋白和只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小蛋白),余下的是种属特异性小蛋白。研究发现,这三类保守性的蛋白只占很少一部分,而种属特异性小蛋白占大多数。进一步研究人类小蛋白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发现,大多数人类特有的小蛋白也是组织表达特异性的,而那些古老的小蛋白的保守性较强而且在人体各组织中普遍表达。
因此研究人员认为,物种在进化过程中,一些真核小蛋白出现并在自然选择压力下富集,行使不同的特异性功能。(来源: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