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所,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对传统药用植物提取物进行抗病毒活性物质筛选,发现了抑制手足口病病毒EV71的活性化合物,这为抗EV71药物的开发提供了先导化合物。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欧洲药学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杂志上,研究得到了科技部973项目“中国特有植物和微生物药用活性物质的基础研究”的支持。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彭涛研究员与昆明植物所罗晓东研究员,前者早年毕业于武汉大学,2004年加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新发疾病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是通过对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深入了解病毒感染及致病机制,发现药物作用靶标及疾病标识物,开发药物及诊断方法。后者早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主要从事民族药用植物活性成分及新药开发,特殊生境植物次生代谢产物。
近年来,手足口病已经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重要传染病。2010年我国该病病例达1,795,336例,重症患者数超过2.1万,其中死亡病例905例,比前一年均有显著增加,疾病流行形势非常严峻。加快研发手足口病疫苗,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肠道病毒71(EV71)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重要病毒,目前尚无针对EV71的有效药物。
在这篇文章中,两个研究组合作通过对传统药用植物提取物进行抗病毒活性物质筛选,发现Chrysosplenetin和Penduletin对EV71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在对抑制EV71的作用机制研究中发现,化合物Chrysosplenetin和Penduletin都能够有效抑制病毒RNA的合成。进一步研究表明,两种化合物对多种人肠道病毒都表现出相似的抑制活性。这些活性化合物的发现,为抗EV71药物的开发提供了先导化合物。
除此之外,近期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还揭示了手足口病患儿抗EV71的中和抗体反应规律,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揭示手足口病患者针对EV71的获得性免疫反应,对疫苗开发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Virology Journal上。
研究人员对手足口病患儿、健康儿童和对该病具有免疫力的成人分别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80%的患儿在感染后第一天的抗体水平已经达到成人所具有的抗EV71中和抗体水平,第二天抗体水平已与病后7天的水平相当,表明患儿表现出临床症状时已经在感染后至少五天以上,且获得性免疫反应已经接近于最高水平。总体上,手足口病患儿产生的抗EV71中和抗体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没有相关性。此外,即便是对该病完全具有免疫力的成人也有超过16%免疫没有抗EV71中和抗体,表明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的可能是细胞免疫,而不是中和抗体,提示在手足口病疫苗的设计和临床保护评价方面,应考虑细胞免疫反应的因素。(来源:生物通)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