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全国科普月如期启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上海十院)的医务人员也忙碌在各类科普传播场所。
在喀什,上海十院心血管内科护士长江溶与队友们乘着“科普大篷车”,走进当地校园,为边疆的孩子们讲解卵圆孔未闭的诊治知识,介绍可远程操作的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
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科学有点意Si——思南科普夜市”活动现场,上海十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带领团队,在互动中科普口腔健康知识,也有效澄清了“洗牙会对牙齿造成伤害”这一网络谣言。
?
上海十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则在《健康脱口秀》舞台上,以一场谈“青”说“EYE”的表演,将专业医学知识融入诙谐表达,让“定期查眼压”“关注家族史”等关键信息在笑声中深入人心。
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位健康科普的传播达人,也是上海十院刚刚选拔出的“首席科普官”。
自2021年起,上海十院启动科普专家库建设,建立“十院科普官”人才队伍,并成功开展两届“首席科普官”遴选,共选拔20位优秀医学科普人才。近日完成的第三届“首席科普官”遴选,则在前两届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医务人员开展健康科普工作的职责定位。
新一批20位首席科普官均来自上海十院重点学科,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背景和出色的科普转化能力,还需拥有显著的科普实践成果和良好的社会影响力。作为科普工作的引领者,他们将承担四大关键使命:牵头策划重大科普项目,推动内容形式创新;组织院内科普人才培养,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促进跨学科、跨领域协作;开展科普效果评估与优化,确保健康知识传播的准确性、普及性和有效性。
同时,上海十院将系统构建集创作、培训、评估于一体的科普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开展专项能力提升计划、建立科学化科普成效评估体系,为首席科普官提供全方位、系统化的支持,助力其成为“既懂医学、又善传播”的复合型引领者,切实推动医院向“以健康为中心”的现代化服务模式转型。
记者从上海十院获悉,医院近期将启动“科普文创孵化计划”,推动健康科普、文创产品、AI技术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兼具科学内涵、人文温度与现代实用价值的高品质健康文创。此外,医院《健康科普专题课程菜单》《健康科普沉浸式体验项目菜单》也将迭代至2.0版本,更加注重精准传播与体验优化。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