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30 22:17:38
选择字号:
合肥工业大学:为工业报国做“有用的科研”

 

不久前,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举行的一场发布会上,两架通体雪白、造型优美的无人飞行器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这两架无人机都有帅气的名字——“凌岳一号”文旅eVTOL产品整机和“凌岳二号”物流eVTOL验证机。之所以将其命名为“凌岳”,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肥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合工大)管理学院教授杨善林所说,这寓意着“不畏险阻、勇攀科技高峰的坚定信念”。

合工大今年组建了“凌岳”团队,并与含山县当地科技企业智鸥驱动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团队在高效飞行力学设计、自主安全飞行控制、航空动力推进、低空智联网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凌岳”系列飞行器就是该团队科研成果的集中体现。

同时,该团队也是合工大多年来通过校企合作和产学研融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

根植基因的传统

对于合工大来说,“工业报国”“服务地方”是根植于基因的传统。

合工大成立于1945年。彼时,抗日战争刚刚胜利,江淮大地上一批有识之士怀着“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的理想,在蚌埠黄庄组建成立安徽省立蚌埠工业职业学校,这也成为了合工大的前身。

“此后,学校多次改建,砥砺奋进。从原‘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到原‘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再到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从始至终坚持工业优势学科,与国家重点行业产业保持着密切联系。”合工大校长汪萌表示。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该校紧盯国家需要,将学科布局拓展到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并倡导要把“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推动构建“工科为主、多科协同”发展格局。

进入新世纪后,该校更是充分发挥工科特色优势,创立了“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高校解题、市场阅卷”的政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合工大模式”,完善“工大智谷-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三级贯通的企业孵化成长体系。

“仅‘十四五’以来,我校就累计授权发明专利5107项,连续多年位居皖高校及科研院所首位。横向合同立项金额合计超20亿元,多年位居皖高校输出技术合同额首位。”汪萌说。

2024年7月,合工大召开第九次党员代表大会。会上,该校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并将自身的办学特色总结为“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鲜明的工业报国底色、坚实的创新人才培养底气”。

立足区域搞研发

特色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在我国的汽车制造领域有一句老话:“汽车工业三分天下,合肥工大独占其一。”作为我国第一批车辆专业高校,建校80年来,合工大为民族汽车工业培养了一大批领军人才和高级技术骨干。面对如今汽车智能网联化日新月异的发展,如何更好地发挥高校作用,成为合工大人思考的问题。

2020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正面临“人-车-路-云-网”信息传输的安全风险,传统加密体系在量子计算面前形同虚设,而国外技术方案又难以适配中国产业需求。

对此,合工大与安徽当地企业联合组建实验室,并与其他高校和车企组建联合创新团队,致力于攻克“量子上车”的核心难题。

2022年,负责此项工作的合工大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教授石琴团队与奇瑞汽车已完成“量子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中应用的前景”的初步论证。面对多重难题,团队成员攻坚克难,在2024年完成了汽车行业首个车联网量子安全通信认证检验报告。

此后,他们还成功研发汽车行业内首个搭载量子技术的量产车型。“这是量子安全技术在汽车上的首次行业性应用,也是首个产业落地案例。”石琴说。

值得一提的是,此项成果是合工大与安徽当地汽车企业共同研发的结晶,而“面向行业、立足区域搞研发”也早已成为该校的科研传统。

“合工大模式”坚持立足长三角、辐射全中国,强化与地方政府、领军企业的合作交流。在此模式下,合工大已经先后与蚌埠、安庆、黄山等14个安徽省内地级市签订了政产学研合作协议,每年累计投入的产业创新引导资金已超过7000万元,合作范围拓展至蔚来汽车、江淮汽车、国轩高科等行业领军企业,累计达成年度产业创新引导资金协议规模超亿元。

做“有用的科研”

对于任何一所高校来说,人才培养始终都应该是所有工作的中心,科研工作自然也不例外。在合工大的人才培养中,“要做有用的科研”被视为最重要的培养内容之一。

那么,什么才是“有用的科研”?

在杨善林看来,“能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应用到国家和地方最需要的地方,这是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最大的追求,同时也是最有用的科研”。

作为我国管理学领域的知名学者,杨善林反复强调,管理科学需要综合性的人才,知识面要广,动手能力要强。他特别强调,“解决实际问题是管理学的硬道理。”

“我希望能激发年轻人的自信和独立创新精神,鼓励他们解决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实际问题,而不仅仅是以发表论文作为最终科研目标。”他说。

正是在学校“做有用的科研”的引导下,一批批合工大学子在校期间就在科研一线锤炼真本领,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和社会各界好评。

目前,安徽省186家上市公司中,有32家公司由学校教师、校友创办或任主要负责人,总市值约6900亿元。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工大高科董事长魏臻等知名企业家均为学校校友。学校每千名毕业生中,就有一人成长为行业领军人才,“千人一领军”成为学校响亮的创新人才培养品牌。

合工大党委书记于祥成表示:“未来,我们将更加主动地对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地方发展实际需要,在产学研合作的生动实践中持续创新升级,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以实际行动更好回答‘教育强国,工大何为’的时代命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风云三号H星成功发射 太阳能热泵或助数据中心回收浪费能源
一种高糖水果可能降低糖尿病风险 亨廷顿舞蹈症首次采用基因疗法治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