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由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和上海市静安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共同主办的首届城市昆虫挑战赛总结活动暨“城市昆虫”展览开幕式顺利举行。
?
记者从上海科技馆获悉,城市昆虫挑战赛是上海自然博物馆“我的自然百宝箱”品牌项目的创新实践,也是博物馆打破场馆边界、深化“公园城市”理念、推进静安区公园主题功能拓展的全新尝试。
本次挑战赛为期两个半月,呈现五大亮点。
创新公众科学模式,引导市民成为城市生态观察者。自6月启动以来,本届城市昆虫挑战赛通过“城市昆虫大发现”和“我的昆虫百宝箱”两大板块,吸引了近千名市民踊跃投稿。由此,市民不再只是知识的接收者,更是成为了城市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合作者,共同参与构建城市生态数据库。
培养科学新生力量,构建完整科普教育链。本次活动凝聚了上海自然博物馆在青少年科学教育方面的各类成果,采用“馆-校-研”联合培养模式,通过系统训练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表达能力,为城市培养未来的科学传播者。
?
深化馆园合作,拓展博物馆教育边界。上海自然博物馆与静安区绿化管理中心持续深化“馆园合作”,致力于将一流的博物馆资源引入开放的公园空间,让静态的展览“走”出来,让绿色的公园“活”起来,为公园注入了自然教育、科学探索、公众参与的崭新内涵。
科学赋能公园,提升城市公共空间文化内涵。“城市昆虫”生物多样性主题展览也于活动现场启动。该主题展源于“上海昆虫家谱”公众科学项目,并融入首届城市昆虫挑战赛的优秀作品展示,从“调查结果、物种多样性、都市生境”三个层次展示都市中“物种-生境-人”的交融与互动。此外,本次展览联合东华大学师生打造了同名线上数字展。
多方协作,共建城市科普新生态。本次活动得到上海师范大学、东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专业支持,以及多家基金会、社会机构和企业的大力协助。这种多方协作的模式不仅丰富了活动内容,也为公众科学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