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人类对食物、纤维和相关产品的需求日益迫切。在此背景下,特种经济概念在动物农业领域迅速兴起。
特种经济动物指的是近年来被商业化驯化的50多种物种,如梅花鹿、马鹿、牦牛、乌鸡、鸽子、鸵鸟、狐狸、貉、水貂、蚕和蜜蜂等。这些动物不仅能提供优质肉食、毛皮和丝绸,还在生态服务(如蜜蜂授粉)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其饲养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健康维护和疾病防控。
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项目资助下,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刘吉平教授团队的博士后伊扎尔·海德尔·卡齐博士和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巴基斯坦沙希德·贝娜齐尔·布托兽医与动物科学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西澳大利亚大学的研究者合作,基于最新研究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管理推动特种经济动物可持续发展,包括反刍动物的饲养创新、毛皮动物的健康管理、经济昆虫资源(蚕、蜂等)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其他特种动物的探索。
麝鹿作为濒危物种,其保护与利用备受关注。研究显示,添加传统中药淫羊藿可提升饲料摄入和转化效率,促进生殖激素分泌,并优化肠道微生物组,减少有害细菌。该方法不仅有助于麝鹿种群恢复,还可推广至其他反刍动物。
在青藏高原,牦牛饲养面临季节性牧草短缺问题。围产期营养补充实验证明,可改善葡萄糖和脂质代谢,加速产后恢复,提高繁殖效率。这为高原畜牧业提供实用方案,助力乡村振兴。克什米尔山羊的细毛产量关乎纺织业发展,分子生物学研究鉴定出调控毛囊的关键蛋白和基因突变,为遗传育种奠定基础,有望提升羊毛品质和产量,推动相关产业升级。
水貂和北极狐是毛皮产业重要来源。水貂易患阿留申病,造成经济损失,基因标记研究为育种抗病品种提供依据;同时,补充粪肠球菌可增强免疫力和消化能力促生长。北极狐的脂质代谢适应极寒环境,转录组和脂质组分析揭示,其高效利用脂肪维持葡萄糖平衡,避免胰岛素抵抗,这为高脂饲料配方优化带来启示。
图为水貂。受访者 供图
?
蜜蜂不仅是蜂蜜生产者,还保障全球90%的粮食作物授粉。欧洲蜂幼虫腐臭病威胁种群稳定,病原体多样性和耐药性加剧问题,研究建议探索益生菌作为替代疗法。蚕业是中国传统优势产业,桑树细菌性枯萎病研究鉴定出主要病原体如丁香假单胞菌,为防控提供靶点。
据介绍,特种经济动物的科学管理是构建可持续农业的关键。通过创新饲养和疾病防控,可提升生产效率、动物福利和经济价值,为特种经济注入活力。尽管已有诸多高质量研究,但需进一步交流,以激发社会关注和产业投资。
相关论文信息:https://www.frontiersin.org/journals/veterinary-science/articles/10.3389/fvets.2025.1651737/full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