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20 12:26:42
选择字号:
彭青龙任院长,上海交大新学院举行专题研讨会

 

9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举行“从连接两洋到连接世界”:2025中国·大洋洲高质量合作发展论坛暨科技人文交叉融合研讨会。

据了解,上海交通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于今年6月成立,正在积极探索建立“多语种+多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建设国内外合作伙伴关系与成果转化机制,推进“学术研究、咨政建言、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国际传播”五位一体的发展目标。研讨会现场,宣布由彭青龙担任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聘请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办公室程灵芝调研员任特聘研究员。

与会者合影。图片由上海交通大学提供

  ?

开幕式上,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薇薇在致辞中指出,区域国别研究是一个承载国家战略需求、链接多学科资源、呼应全球时代变革的重要交叉领域。在双一流建设中,上海交通大学坚持把人文社会科学建设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积极推动区域国别研究与科技创新、人文交流的深度融合,未来愿与兄弟院校一起探索区域国别研究的协同机制,推动中国大洋洲研究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强调了“全球四大倡议”的战略性、基础性价值,其中新型全球治理体系的构建需要区域国别研究的支撑。他指出,塑造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守望相助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也需要超越现有语言的樊笼,回归历史事实,构建自己的阐释和叙述体系,为现实提供理解世界的坐标,为未来提供想象的空间。

上海市委办公厅综合一处副处长宣哲圣表示,区域国别研究院以全新的面貌扛起服务国家战略的新使命,也体现了上海交通大学站在时代发展高度的深谋远虑。研究院聚焦海洋文明建设和连接全领域研究的视角与格局,融合了历史人文、产业经济、科技创新等多学科的组织形态,为形成老中青相结合、学术产业互通的合作矩阵打下坚实基础,也为探索构建区域国别研究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借鉴。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尚必武表示,区域国别研究是外语学科的重要转型方向,也是新时代服务国家战略和提升学科价值的必然选择。未来,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将继续探索区域国别学科建设的新模式、新路径,持续推动外语学科与区域国别研究的深度融合,并加强与学界同仁的合作交流,共同为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服务国家对外战略贡献外语学科的力量。

活动现场,上海交通大学校内院系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共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旨在充分整合校内科研优势,助力学校新文科建设的繁荣发展。同时,上海交通大学牵头成立中国大洋洲研究联合中心,并签署发布了《中国大洋洲研究高质量合作发展倡议》。

随后,来自全国多所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自主知识体系”“协同开展聚焦大洋洲地区的跨学科联合研究”“深入探索全球海洋治理与海洋文明建设的大洋洲经验”“着力发展科技人文交叉的区域国别自主新范式”等话题开展深入研讨。

闭幕式上,彭青龙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此次探讨会汇聚了国内区域国别与大洋洲研究领域的优秀学者,围绕区域国别研究、海洋治理、科技人文交叉等前沿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展示了我国学术界在全球视野下的思考深度与战略担当,促进了多学科、多领域的交流合作。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揭示蛋白药物稳定性的普适机制 “一招鲜”让菊花采后叶片实现“冻龄”
科学家首次提出脑机接口“动态电极” 两把钥匙重启植物细胞“命运逆转”齿轮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