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目前特应性皮炎尚不能被完全根治,但是通过长期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可有效控制疾病、减少复发,帮助患者赢得这场特应性皮炎‘持久战’,活出精彩的人生。”近日,在一场由赛诺菲联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举办的特应性皮炎科普沙龙暨《特应性皮炎365问》分享会上,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崔勇教授指出。
9月14日是第八个“世界特应性皮炎日”。近年来,特应性皮炎(AD)在我国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全国范围已有约7000万特应性皮炎患者,涉及各年龄段。
沙龙现场(主办方供图)
?
须科学规范管理
据了解,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以皮肤瘙痒、干燥、皮损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也被称为皮肤科“一号疾病”。因其反复发作、难以根治且易合并多种共病,患者常承受躯体和精神双重压力,其家庭也面临沉重负担。
“皮肤健康不仅关乎个人身心状态和生活质量,也牵动着千万家庭和整个社会的幸福感,是‘健康中国’不可忽视的一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秘书长郭阳表示。
赛诺菲特药中国区总经理纪娴表示:“近年来,特应性皮炎等免疫相关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攀升,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疾病负担。我们愿携手各方,积极开展健康科普等公益行动,提升公众疾病认知,推动科学健康理念的普及。”
“孩子湿疹很正常”“长大了就会好”……面对孩子反复皮损、出疹和持续瘙痒,不少家长会有这样的误区。
事实上,特应性皮炎并非可自愈的普通湿疹,需要科学治疗、长期管理。
崔勇表示,“湿疹”并非精确的医学诊断,而是对一类皮肤表现的形态学描述。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医学界已明确特应性皮炎属于2型炎症性疾病,除了皮肤症状,很多患者还伴发过敏性鼻炎、哮喘等2型炎症相关共病。IL-4(白介素4)和IL-13(白介素13)是2型炎症的关键和核心驱动因子,也是诱发炎症反应的重要“开关”。通过精准靶向作用于2型炎症的核心驱动因子,不仅有利于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也有利于共病管理。
“治疗特应性皮炎最精髓的一个词就是‘维持’,能做到规范看病与治疗,把自己的生活调理好,皮肤状况会越来越好。”一位患者在沙龙上分享道,他曾因间断治疗多次复发,后来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治疗,自己的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如今,通过科学的对因治疗和长期规范管理,病情持续稳定,一直未再复发。
正确科普是了解疾病的前提
当前正值秋季,天气转凉,空气干燥,花粉及尘螨等过敏原增多,正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期,特应性皮炎患者尤其需加强防护、规范治疗。
然而,不少公众和患者仍存在“特应性皮炎不是病”“忍忍就好了”等认知误区,或因误信不实信息而贻误治疗,导致病情复发与加重。
“我时常碰到一些患者,他们宁愿花费数小时在网络海量、甚至相互矛盾的信息中自行‘钻研’,也不愿到正规医院就医。”崔勇指出,互联网等平台上的疾病科普内容良莠不齐,不少信息缺乏科学依据,却很容易干扰公众和患者的判断。因此,传递正确的疾病知识,让权威声音被听见,满足公众对疾病的清晰认知和患者对诊疗需求,尤为迫切。
“科普的意义在于让患者了解疾病,尽早借助医学的力量来控制疾病。‘因为权威,所以信任’,我们希望通过权威专家的科普,让老百姓对疾病控制更有信心。”崔勇表示。
据悉,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特应性皮炎365问》是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提升科普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作为一本面向患者和大众的科普“百科全书”,该书系统梳理了365个来自真实患者的高频问题,涵盖疾病知识、治疗策略、护理常识、心理支持等多个维度。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