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草地资源智能感知研究组围绕多草原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的驱动机制取得进展,该研究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草原生产力与碳循环演变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生态过程》(Ecological Processes)上。
该研究基于内蒙古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长期通量观测数据,揭示了不同水分条件下蒸汽压亏缺(VPD)对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规律的调控机制。研究表明,两种半干旱地区的草原上午水分利用策略相似,但下午水分胁迫加剧的条件下,两者的用水策略出现差异,一种呈现更保守的水分利用策略,另一种则维持了较高的水分消耗。草甸草原为维持光合作用消耗更多水分,导致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典型草原由于土壤水分不足,蒸散发对蒸汽压亏缺反应减弱,出现水分利用效率与蒸汽压亏缺的解耦。
该研究强调了水分条件在草地碳水关系调控中的核心作用,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下草原生产力与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86/s13717-025-00636-7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