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瑞颖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10 15:52:18
选择字号:
诺奖得主斯特凡·黑尔到访清华 共话超分辨显微技术未来

 

近日,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马克斯·普朗克多学科科学研究所(哥廷根)及马克斯·普朗克医学研究所(海德堡)所长斯特凡·黑尔(Stefan W. Hell)到访清华大学开启名师讲堂,随后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兴华讲席教授、纳析科技创始人李栋就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的前沿发展及产业化合作路径展开深度交流。

斯特凡·黑尔发表了以“荧光显微镜的分子尺度分辨率和动力学”为题的演讲,系统阐释了“最小光流量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镜”(MINFLUX)的原理与突破,指出该技术可实现分子级别的精准成像与动态行为解析,并强调“超分辨显微已不再局限于观察细胞结构,更可追踪生物大分子的实时行为,再次拓展了生命科学研究的边界。”

据介绍,斯特凡·黑尔因提出STED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获得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该成果突破了存在百年的“阿贝极限”。同期因突破光学显微镜分辨率极限获得此奖项的还有埃里克·贝齐格(Eric Betzig)。值得一提的是,埃里克·贝齐格是李栋在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导师。这一学术渊源为双方对话增添了更深层次的共鸣。

斯特凡·黑尔(右)参观李栋(左)的实验室 活动方供图

  ?

随后,斯特凡·黑尔参观了李栋的实验室。该实验室团队致力于发展超分辨成像技术,以最低的代价解析及实时探测细胞器的精细结构与动态过程,助力揭示疾病机制乃至生命的运作法则,相关成果发表于ScienceCellNature Methods等多个国际顶尖期刊,其中掠入射结构光超分辨成像技术(GI-SIM)入选2018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

活动期间,双方还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发力的新模式。李栋在生物显微成像领域深耕近二十年,2021年创立纳析科技,近年来推出多模态结构光超分辨智能显微镜Multi-SIM、超分辨光片显微镜NanoSlice 、智能转盘共聚焦显微镜SpinX等产品,系统地实现了活细胞长时程、低损伤的纳米级动态观测的性能飞跃,推动了国产品牌的市场领先。提及创立纳析科技的初衷,李栋表示:“我们不仅追求发表高水平论文,更希望将技术落地,真正服务于科学前沿。”

斯特凡·黑尔特别考察了Multi-SIM,该系统是国际上首次通过可编程空间光调制技术来实现高速灵活结构光照明的超分辨显微镜系统,通过宽场弱光照明光毒性低,速度快且兼容常规荧光染料的特点,实现高速、长时程、超分辨活细胞成像。

对于未来,两位科学家探讨了在系统联用、成像标记技术上合作的可能性,将共同帮助科学家们解开更多生命谜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2025年8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科学家构建超声响应型脂质纳米颗粒平台
类脑脉冲大模型“瞬悉1.0”问世 油菜素内酯调控棉纤维伸长的机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