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中国气象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主汛期我国天气气候特征。今年主汛期雨季进程总体偏早,暴雨过程多,局地影响大,华北雨季长度和累计雨量均位列历史第一;全国平均气温为22.3℃,较常年同期偏高1.1℃,与2024年夏季并列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
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黄卓指出,主汛期全国平均降水量336.2毫米,较常年同期331.7毫米偏多1.3%;北京和内蒙古降水量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湖北咸丰、河北易县、贵州织金等31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雨季进程明显偏早,长江中下游6月7日入梅、6月30日出梅,较常年分别偏早7天和偏早16天,梅雨量较常年偏少11.7%。华北雨季7月5日开始,较常年偏早13天,为1961年以来最早;雨季持续时长59天,较常年偏长29天,与1973年和2021年并列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长;累计雨量356.6毫米,较常年偏多161.1%,创1961年以来的新高。华西秋雨于8月25日开始,较常年(9月2日)偏早8天。
全国共出现20次区域性暴雨过程,暴雨过程多,降水点强面广,局地极端性强,“七下八上”期间北方汛情灾情重。主汛期共出现两次特强等级的强降雨过程,其中7月23-29日,华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多地日降雨量和累计雨量破纪录。
同时,全国平均气温为历史同期最高、高温日数为次多。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新疆等5省(区)平均气温为历史同期最高。高温日数为13.7天,较常年同期偏多5.7天,为历史同期次多。359个国家站发生极端高温事件,其中新疆吐鲁番东坎、重庆巫溪等57个国家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受持续高温少雨影响,江淮和黄淮部分地区气象干旱阶段性发展。
黄卓指出,今年主汛期台风生成晚、数量多,登陆早,风雨影响大,共有14个台风生成,较常年同期11.1个偏多,其中有5个台风登陆我国,接近常年同期。
9月中下旬,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对流活动趋于减弱,但仍将有3~4个台风或热带低压生成,路径以西行和西北行为主,有可能影响我国华东和华南部海域。
黄卓建议,要防范强降水及连阴雨引发的洪涝、地质灾害;江淮、江南中东部等地多高温或晴热天气,气象干旱将有所发展,防范高温干旱对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此外还需要密切关注台风临近预报预警和风险滚动预评估,防范台风带来的暴雨洪涝、地质灾害、大风和风暴潮灾害。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