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10 12:40:41
选择字号:
南农梨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近日,教育部公布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南京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绍铃带领的梨遗传育种与栽培教师团队入选该名单。

南京农大“梨团队”。南京农大供图

  ?

该团队始终以“立德树人、强农兴农”为初心使命,将人才培养与国家种业振兴、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紧密结合,已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方向明确、特色优势突出的高水平教师队伍。通过引育并举,团队先后涌现出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教育部特聘教授等顶尖人才,形成了“头雁引领、群雁齐飞”的蓬勃发展格局,为梨产业科研与教育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张绍铃的带领下,该团队构建了“课堂筑基+实验室探微+田间实践”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将课程思政巧妙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在传授扎实专业知识的同时,厚植学生“爱农、兴农、强农”的“三农”情怀,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

多年来,该团队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为国家培养出大批优秀农业人才,其中既有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得主、农业农村部神农英才等学术骨干,也有扎根基层一线、矢志服务“三农”的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先进典范,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农业人才的责任与担当,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坚实力量。

团队成员在梨园考察。南京农大供图

  ?

聚焦“国之大者”,团队始终以服务国家种业振兴与乡村振兴战略为己任,紧盯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难题与关键技术瓶颈,为梨产业升级提供硬核科技支撑。

该团队创建了国际首个梨基因库及蛋白质库,建成生态型丰富的梨种质资源圃,保存的梨种质生态类型及数量均居世界前列,为梨遗传研究筑牢“资源基石”;优化梨品种结构,发明梨自交亲和性种质创制技术,创建梨远缘杂交与分子辅助相结合的高效育种技术体系,成功培育早熟、中熟及自花结实新品种12个,让梨品种“家族”不断焕新;发明梨树“3加1”“倒个型”等高光效新树形,创建基于S基因型的授粉品种配置、节本增效的液体授粉、“公梨”变“母梨”技术等高效栽培关键技术14项。这些成果推动了我国梨研究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发展,为世界梨产业科研贡献中国智慧。

自2008年以来,该团队作为国家现代农业(梨)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单位,牵头组织体系专家团队开展梨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为全国22省(自治区、直辖市)量身定制梨产业发展规划、提供精准科技服务,有力推动全国梨产业技术升级和区域经济增长。

深化产教融合,团队携手多家企事业单位搭建协同发展平台,建成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三部委联合认定的首批科技小院1个、省级科技小院4个,设立研究生工作站4个、梨产业研究院3个,获批江苏省科普教育示范基地1个,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让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文化活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国产离子回旋加热系统研制成功 引力波最终证实了霍金的黑洞定理
不纯,原来你是这样的电池负极“保护膜” 基因编辑技术带来1型糖尿病治愈新希望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