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刁雯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6 12:59:56
选择字号:
空间组学与病理辅助识别诊断有了新工具

 

近日,深圳理工大学教授曹罡团队联合多个团队在《基因组生物学》发表最新成果,推出了一款面向空间组学和分子病理的新型人工智能工具——U-FISH。该工具是首个集成大语言模型交互的FISH和空间组分析工具,在自动化、普适化信号识别及临床辅助诊断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

在生命科学和临床诊断领域,荧光原位杂交是广泛应用的重要技术和病理诊断的金标准之一。它能让研究人员在细胞中直接“看到”基因位置,帮助研究人员理解基因表达,也帮助医生识别遗传病和肿瘤的基因异常。然而,由于显微镜图像复杂、背景差异大,以往的分析依赖繁琐的参数调整,既费时又容易出错。这也成了该领域的研究难点之一。

为解决这一问题,曹罡团队以建立大规模且覆盖多种空间组学技术的图像数据集为切入点,开展了相关研究。达成初步目标,需要整合海量复杂的图像信息,工作量巨大;同时,还要构建一种合适的信号识别手段,使其既能实现精准识别,又能保证效率。

研究团队基于深度学习方法,首次建立了覆盖七种空间组学技术、超过160万个信号点的大规模图像数据集,并利用轻量化神经网络实现了自动化、普适化的信号识别。无论是二维还是三维图像,U-FISH都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荧光信号点,对比现有方法存在显著优势。

此外,U-FISH不仅服务科研,还能辅助临床。在血液肿瘤患者的DNA-FISH检测中,它能自动判别染色体异常,结果与资深病理医生的人工分析高度一致,有望大幅减轻医生负担。

此外,U-FISH还提供了图形化界面和网页插件,让科研人员与医生只需“对话”即可完成图像识别和诊断,为后续学术界和临床应用提供坚实基础。这一成果不仅推动了空间组学数据的智能化分析,也为精准医学和远程诊断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86/s13059-025-03736-x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基因“开关”控制植物细胞器演化速度 研究实现常温氢气异裂
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 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技术创新应用获突破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