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社会枢纽城市治理与设计学域助理教授曹瑞团队首次系统梳理了城中村空间识别与制图的研究现状,揭示了当前研究在数据可获取性、概念统一性、方法可扩展性等方面的挑战,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关键方向。相关综述论文近日发表于《计算机、环境与城市系统》(Computers,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当前,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在城市中,城中村既是保障低收入群体和流动人口住房的重要空间,也是推动城市更新和社区建设的关键突破口。然而,当前相关地理空间数据仍十分缺乏,这使得城中村空间识别与制图尤为重要。
该研究作为领域内首篇系统性综述,文章全面回顾了中国城中村空间识别与制图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已有成果的区域分布、数据来源与方法路径,并提出了未来亟需解决的核心挑战。这一成果不仅填补了学术空白,也为落实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城中村更新提供了数据与方法支撑。
文章清晰梳理并界定了城中村空间识别与制图的核心概念和相关术语,弥补了以往研究中对定义不明确、术语混用的问题,为后续研究奠定了规范化基础。同时系统归纳并深入评述了现有城中村空间识别与制图研究涉及的研究区域、数据来源及方法,构建了理解该领域研究进展的知识框架。
基于本文基础,研究团队在GitHub构建并持续更新中国城中村空间识别与制图知识库,集成最新的研究、数据集和工具,打造开放和动态的学术资源平台。该知识库致力于提升数据透明度和方法创新,助力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深入理解城中村空间识别与制图问题,同时也助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1(SDG 11)的实现——“建设包容、安全、韧性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
文章指出,针对城中村概念的模糊性和空间异质性,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识别标准,充分利用多源数据,探索智能计算方法,并推动数据开放共享,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精准识别与制图。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ompenvurbsys.2025.102282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